安泰在台湾开业的前五年,每年春节过后,我几乎都是在应付“挖角风波”中度过,尤其是匿名信满天飞。
当时新的寿险公司接二连三地成立,安泰已经立下了好口碑,新公司挖角安泰训练过的人,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内外勤皆然。因此怎样稳定军心士气,是我在安泰草创期间最大的挑战。我有两个“处变不惊”的基本原则:第一,“我对员工的忠诚要大过员工对我的忠诚”。每一位进安泰的人,我都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即使犯错了,也再给他机会,绝不炒人鱿鱼。第二,所有的匿名信,一概置之不理,完全不调查。用心良苦,稳住军心不会因为做不好事就赶人走路”。我觉得这就是早期安泰成功的关键,因为我对员工的忠诚度,军心稳定,整个团队也对公司有极高的向心力。
用匿名信补洞,而非攻击
台湾的匿名信特别多,是初到安泰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过去在马来西亚和香港,也有业务员写匿名信,但都是一状告到总部去,一年不过一两封。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收过匿名信这类东西,也不知道该如何应付。没想到一来安泰,匿名信满天飞!内容不外是指责谁不好啊!环境不好啊!等等一大堆,不署名,也查不出。一开始我们都去调查,开会也拿出来讲,后来发现不对劲,这等于是在整我们的员工,大家整天忙着调查匿名信,上下鸡飞狗跳,什么事都不用做了。所以我后来对“匿名信”采取的对策,就是完全不去调查。我有三个用意:
1.大家不必担心谁会被整肃惩戒。
2.不必鸡飞狗跳地全公司心情都受影响。
3.不让同业有机可趁。因为在我们士气低落的时候,就是同业挖角的最好时机。
所有匿名信我看过之后,就将它放在心里面。当然可能确有其事,但我并不即刻展开调查,而是过了几个月,再经由旁敲侧击,看看到底有无此事。因为匿名信点名某某主管做了哪些事,我相信一定会留下线索,没有必要马上采取行动。如果匿名信所言属实,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反省,如何“防堵”同样的事件再发生,比忙着去“调查”更重要。
所谓匿名信都是找漏洞来批评,有时也确能指出管理上的漏洞,或者我们看不到的盲点,因此我会每年进行一次“内部修改”的大动作,将这些漏洞、盲点都填补妥当。如果匿名信是攻击某个人的道德面,我会特别小心审视其真假,案情严重时我会找这个人来,私底下对他说:“我不相信这件事,也不调查,但请你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匿名信说此人与女同事有暧昧关系,我就会劝他说:“我不相信你会做这种事。但是,以后你与女同事相处时,一定要小心,不要孤男寡女关起门来讲事情,以免落人口实,最好有第三人在场。”我找他来的目的在于让他愿意改,而不是去调查他,因为没有必要调查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人的做法就是“调查”,把当事者和女孩子都找来问,也把全公司每一个人找来问:“有没有这个事?”如果属实、确有其事,这个经理颜面挂不住,随即下台的话,会搞得很惨。因为一件小事情,就搞得一个人下台,其他经理看在眼里,会怎么想呢?他可能心想自己也做了些事情落人把柄,比如有时为了方便属下做事,也会因事制宜做些通融,却被有心人诬告做事不公平,公司因此严厉调查的话,不就完了?所以处理匿名信要非常小心,我不相信“杀鸡儆猴”这种做法,搞到后来大家全都不做事情,全成了“不做事的猴子”。
以德报怨是上策
有一回,有匿名信检举一位业务主管,说他台面上拿安泰的薪水,暗地里却与别的公司暗通款曲,甚至明目张胆做别家公司的业务。当别人对我反应这件事时,我说我不相信,“他要是真这么做,利用公司资源做自己的事情,一定会被揭发出来,这是他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不会去调查这事。”可是很多人不赞同我的做法,比如当时的执行副总经理石宝忠就反对,他说:“这事一定要处理,因为他伤害了公司。”等到这位主管离职的时候,大家都很清楚他的行为确实危害公司的利益,这才发现原来Patrick迟迟不动声色,并不是在当滥好人,而是让离职的人既没有借口说安泰的坏话,也无法制造流言挖走安泰的人。
我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可以让公司的未来不致受到影响。”
那名主管主动求去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公司真是被他搞得很惨,但公司还是对他那么包容,没有大动作的调查或是惩处。业务员心里就会想说,公司对他那么好,他还好意思回来挖角,实在是太对不起公司了。整个态势非常明显,员工都会一面倒向公司这边。但如果在大家还半信半疑的时候,公司就调查处置他,反而让他有机可趁,混淆视听“抹黑”安泰。
就我对人性的了解,通常离职的人到了新公司,为了“合理化”自己的离职行为,大都会批评旧公司的不是。仅仅一个人离开,我不担心,但是我担心他散播的流言,会影响留在原公司的人,说是公司搞走他的。所以一定要想法子,让离职的人对留下来的人不具说服力。
职场贴士:面对批评和责难,不管有无不当之处,都不要将不满写在脸上,但要让上司知道,你已经接受到他的信息,不卑不亢让你看起来更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