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裁员是年度热门话题之一。从IBM、美国电报电话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的大幅度裁员,到中国三大门户“新浪、网易、搜狐”裁员,似乎全球刮起了“裁员风暴”。这个世界性问题已成为广受社会各界观注的焦点。
被裁以后如何面对现状?心理和身体是否能承受突来的重压?如何顺利渡过这一阶段,勇敢地去再谋职业?……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徐联仓教授。
被裁并不意味你不行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机器劳动代替手工已成必然,导致大批人员失业。徐教授指出,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裁员在中国是个社会性的问题,被裁并不说明你不行。企业裁人首先考虑经营成本的问题,也是企业结构调整的一种策略。
人才管理要科学
某家大公司,为招贤纳才投入高额资金,聘请专家测评,招进15名具有真才实学的高级人才,他们的确为公司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不到两年时间相继离开,公司追悔莫急。怎样才能留住人呢?徐教授提出了“用人新概念”,即:一个企业,从招聘、测平到输入人才,这是用人的初级阶段;人才输入后,需以工资、各种待遇、培训等拢住人才,这是企业用人的第二个阶段;第三阶段,用人所达到的最高层次,进入21世纪,企业应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技能——人才能进能出。只有达到第三个阶段,企业才能赢得主动权。
勇于接受 冷静对待
在谈到解决方法时,徐教授说:一、增加多种技能,提高自身素质。这是每一位失业人员(从业人员也可参考)的首选。二、自我调整,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鼓励和信任,增加失业者的信心。三、国家和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让失业人员最大程度地去再谋职业。
当前,在外企等行业,越是高薪阶层,越注重“充电”,这点国外比中国做得好,深圳比北京做得好。人们必须更新知识,才能适应快速发展。
职场贴士:不要害怕在必要的时候做的领导者,因为那并不是坏事。比如一个好员工退休了,组织一个告别派对;有同事被提升,开个祝贺会。自告奋勇,别人马上会喜欢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