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标签,以表示它的归属、出处、成分或品质。每个人也如此,只是标签更隐性。
古语有之: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况且现在是一个注重包装的年代,个人形象就更为关键。地铁站、大楼里,看人的穿着打扮一般能猜出对方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穿着严谨套装,基本上是外企从事非技术性领域工作的白领,像销售,客服和行政。搞IT、研发的 人,往往一条牛仔裤加上一件休闲上装就随便打发了,据说过于拘谨的服饰会束缚他们开拓思维。而同样需要idea的广告人的装束,在随意中却透着刻意。因为他们必须给客户带来很有创意的感觉,所以他们穿牛仔裤,但会在膝盖处搞一两个洞;他们穿休闲装,不过要在休闲装上添一些夸张图案;而且通常是男性留长发,女性剃板寸。
当然,以貌取人也会失之偏颇。像上一任的老板,房间里总有若干套西装、衬衫、领带和皮鞋,而上下班途中一律牛仔裤运动鞋,手里却很不相称地提着大公文包,每次进出大厦总会招来保安置疑的目光。只有掏出名片,人家才肃然起敬,原来是董事总经理啊。
名片是勾勒一个人工作状态的载体,所以它的讲究也不少。名片上最显眼的当然是公司的名称和logo,就像是一个人的脸面。若不是有着特别叫得响的品牌,很多公司就会舍得花大钱请广告公司把logo设计得漂亮体面。其次,是名片上的称谓。哇,年纪轻轻就是“客户经理”,其实那小公司里所有做客户服务的都是“经理”。也有人怕露底,故意谦虚的。比如认识一个颇有名气的培训公司老板,一直打着“副总经理”的旗号,让大家都以为背后另有高人运筹帷幄。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偶遇,自然要互递名片,看看工作地点是在恒隆还是金茂,头衔是经理还是主管。
研究名片,还可以感受到很多职业化的东西。正规的公司,员工都应该有一个公司邮箱;而有的公司出来的人,名片上印着五花八门的私人邮箱,循规蹈矩的用户名也罢了,偏偏有的用不知所谓的字母与数字组合或是孩子气的英文单词。另外,在名片上印手机号码的大多是市场推广、销售、技术维修;公司最高级别人物的办公室电话一栏只写总机,就算象征性地写上分机,也永远是秘书接听。
除了衣着、名片,还有其他很多附属品可以作为人的标签。比如代步工具是地铁、出租还是私家车,居住地段是闵行、虹桥还是陆家嘴,消费场所是麦当劳、星巴克还是哈根达斯。假若这一切都是自然状态倒也罢了,怕就怕那些打肿脸充胖子、光鲜露给别人痛苦憋在心里的虚荣标签族,可能都搞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了。
职场贴士:绝不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交给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想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想成遥远的下个世纪好了,做个“我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哪怕只是拿起电话,和客户说说你刚才想到的那个创意,让他觉得你是一个主动的热情的服务者。工作在此时此刻,是让我们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