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警察、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这些给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的人们,自己却受到一种现代社会的职业病的威胁:职业枯竭。
在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学术演讲会”上,心理学家提醒这些从事助人职业的人们,这类工作繁杂,需要付出很多心理能力的职业,往往都有职业枯竭(jobburnout)的现象发生。
工作需要付出资源,比如知识、感情,当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断消耗,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时,人们会感到不安,因为每个人都有努力保护和获得资源的倾向。一些工作二三十年的老教师,明显地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有一种被学生掏空的感觉。报纸上那些教师虐待学生的事情,往往就是因为教师的情绪枯竭而导致的非人性化行为。
心理学家指出,对职业枯竭者的干预原理很简单,就是增加应对资源。比如教师,一方面要增加技术资源,通过充电补充知识;另一方面要增加来自社会的支持资源,最有效的莫过于领导的赞赏和学生的爱戴。
当天的会上,来自心理学界的十几位知名专家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一位专家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爱心的科学,可惜过去在行外看好,在行内却不叫好。这次成立北京大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给有志于该领域的学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有助于建立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心理学体系。
职场贴士:减压方法:泡泡澡,身体浮在水中,犹如在母体里的自在,再点上蜡烛,放点音乐,听觉传导给大脑的神经按摩也是有利于放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