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与公司之间是一种博弈关系,除了西装、衬衫领带打的多一些,说话间不时蹦上些英文,外企一样有派系,一样有打击报复,甚至派系斗争更加复杂,只不过作为打工的,没有必要说出来而已。”蓝融(化名)和他的两个弟妹在外企工作多年,并且做到了中、高层的位置。
12年的职场磨练,蓝先生感叹道,“只要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公司越大,越往高层,斗争越激烈,越隐蔽。”
这是一个派系的世界
尽管已有国人突破了天花板走上高管队伍,但员工的本土化目前还只限于公司的中低层,外企的高管组成是以来自总部为主的多国部队。此外,这些高管们不仅面对国内利益、资源的分配与冲突,同时还处于在华企业与总部、亚太区、大中华区等微妙关系中,外企高管的派系比国内民营企业更为复杂。
调查显示,大型外企的高管中,外国人占44%,台湾人占到10%,外籍华人占17%,其他则为香港和内地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他们被冠以“台湾派”、“香港派”、“欧美派”、“韩日派”、“东南亚派”、“内地派”等。
这些派系之间势力彼消此长,各具优劣,谁也无法一统江湖,欧美派对总部文化理解最深,但精英大多留在本土,来到中国的,多数也是过客心理;香港人是超级推销员,开拓有余而守业能力不足;新加坡人办事规范,虽然是黄皮肤,对中国文化倒没有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深;台湾人倒能吃苦,也擅长管理,但在被员工认同上却较弱,也最喜欢提拔亲信;内地人最了解市场,但对国际化的理解欠成熟;韩日的就不必说了,他们的官僚几乎把总部的斗争和冲突全盘引入到了在华企业。
诸侯争霸与主子削藩
更严重的外企高层冲突,莫过于中国区领导层与总部之间的权力定义与资源分配上,这种关系中间有的还缠绕着大中华区、亚太区等因素。
据了解,多数外企实质上都受到跨国公司总部的直接控制,从组织设置到财务、业务战略到中高层人员确定均受跨国公司本身控制,外企的自治能力软弱,在很多场合下,能听到外企高管们对此的抱怨:“我们不过是跨国企业的一个销售部门”、“属于外国公的中国公司,再大,本质上还是一间SalesOffice。(销售处)”
关系千万重外企的家族管理
除了大型跨国公司,在境内,更多存在的是规模并不大的外企,他们或者只在中国设置了办事处,有几件规模不大的办公室,负责人衔接着总部与中国市场的全部。
因为公司所能赋予的资源有限,其权力斗争没有大企业那么惊心动魄,只是在这种企业中,往往会蒙上泛家族的色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关系在一些小型的外企和办事处尤其突出,如果负责人不是当地人,那么,同乡和朋友的推荐则是优先选择,能力虽然也是考虑的因素,但在最后决定时,仍旧是关系占主要作用。
职场贴士:大多数想获得成功的人都利用有用的时间来写表示感谢、慰问和祝贺的私人信函。但是,如果所要写的是日常工作的备忘录、公函、资料汇总和表格的话,他们就会依靠以前写过的文字资料来节省大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