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现象一直让我很困惑:在我的周围,为什么年轻白领们相对其他人群更热衷呼朋引伴地去做一件事?是他们比别人更小资还是他们天然就喜欢集体活动?他们环保暴走、玩四驱、玩车载电台、收养流浪猫、做社区义工……他们究竟希望从中获得怎样的体验和感觉?
想了很久,我终于得出结论:他们在寻找一种归属感。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绝不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而是那些飘来飘去找不到方向的人,简言之:找不到归属感的人。
那么,什么才是归属感?我的观点是:和谐就是一种归属感。一个人如果在一个群体中感觉和谐、舒心、自在,自身能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很显然,这是一个找到归属感的人。从事那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的年轻白领,就是一群找到归属感的幸福的人。他们在活动中体现的效率与信念,一直让我这个散漫而缺乏恒心的人艳羡不已。
但是,如果“和谐”仅仅是以群体归类,那问题接踵而来:工人找到了归属感,白领也找到了归属感,那工人和白领之间的和谐究竟怎样完成?一个健康的社会绝不会出现下边的现象:工人和工人之间,白领和白领之间和谐融洽,但工人和白领之间针尖对麦芒。社会是由各阶层组成的,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中,不可能所有的工人和所有的白领之间都“和谐”,但只要他们之间的交集中充盈了“求同存异,和谐发展”的元素,则这两个群体之间就是和谐的。
以上可以“同理可证”。站在白领的角度,仅仅在本群体内部找到归属感是不够的,归属感只是和谐的一种,而非全部。今天你参加涉日民间游行,甚至打砸行为也有份的话,不仅打破了不同群体间的和谐、平衡,实际上也破坏了自身的归属感。
“和谐”从小处说是群体间的和睦与尊重,从大处着眼则事关民族大义、国家利益,群体的和谐只有与国家利益对接,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以上观点,不知白领朋友们以为然否?
职场贴士:为了避免打电话时找不到人而捉迷藏,要及时给别人回电话,因为你很容易找到打电话的人,这样你的留言就不会堆积起来。如果那个人此时正忙,许多善于运用时间的人就会约个时间再回电话。在有些人的录音电话中留下详细的口信,可以使你免受长时间谈话之累,还会使你更快地得到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