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笔者接到一封读者的来信,其在信中阐述了自己从内地一所民办大学毕业后的痛苦经历。他说,本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参加公务员考试,可还未过第一关,即鬼使神差地被淘汰;也报名参加一事业单位的角逐,门卫硬是不让进门,说上级领导发话了,非正规大学毕业生不予接待;而到南方来打工,也有不少企业戴上“歧视眼镜”。如果不看文凭,还有录用的可能,而一旦得知是民办大学毕业的,即刻“变脸”。甚至有HR经理当着他的面说:“民办大学毕业的,准不是什么好东西!”
而类似的现象绝非个案。笔者便曾见到,有些从民办大学毕业的学生怀揣不被社会承认的文凭,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花钱买个假证进厂。真文凭不及假证书,能说不是社会的悲哀?
如果要说法律制度不健全,笔者认为那是借口。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便明确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 “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缘何这些学子拿着同样被国家承认学历的文凭,走上社会便得不到相应的礼遇呢?是因为民办大学的文凭含金量太低还是其学子能力太差?笔者认为未必是。而是世俗的观念在作祟!
在我国,谈到大学,非清华即北大。因为他们在政府的庇护下成长,终成中国高校的航母。顶尖师资、优秀学生、先进设备、优惠政策……该有的资源都被他们占齐。而民办大学,自食其力、自负盈亏、自生自灭。相比之下,孰优孰劣,孰强孰弱,一见便知。杂牌系列、野鸡一族,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称谓往往成为民办大学的代名词。“喝不到政府的奶,我们想长大难啊!”一民办大学的校长如是说。
观念改变决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但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民办大学与民办大学生的处境将大幅改观。
其一,强化法制的执行力度。在我国,很大程度上说,不是缺少法令制度,而是缺乏执行的勇气与决心。如果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家单位敢在众目睽睽下公然藐视法令法规?明目张胆说“非正规大学生不要”?如是这样,可能招聘单位或个人早已被告上法庭。可在我国,总以“民意难违”为借口,任凭自己权益遭受侵犯而无人对簿公堂。导致法律如同一种摆设。在这种环境下,民办大学与民办大学生怎会不被歧视呢?强化法制的执行力度乃当务之急。
其二,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宣传教育。不是民办大学培育不出优秀的人才,而是社会缺乏对民办大学的了解。如果花些时间与精力去宣传、教育我们的民众,让他们知道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商学院也是民办大学,却能培养出世界五百强的管理精英、统领国家的元首。只要给时间、支持与爱心,中国的民办大学也会同样拥有那一天。
其三,加强自身建设,苦练内功。不是不被社会认可与理解吗?强化师资、提升质量、创造品牌,培养大批真才实料的学生贡献给社会,事实胜于雄辩,时间总会证明一切。民营企业普遍超过国有企业,民办大学难道会亚于公办大学?
早些时候看过一本书,名为《民办大学生》,直至今日,我似乎仍听到作者疯狂的呐喊:“别将我们看成后娘养的孩子!”“赛马不相马”早已成为单位用人的口头禅,缘何我们真正面对时,仍是那么一些人默守陈规呢?改变观念吧,少给这些民办大学生一些歧视,多给他们一些公正与平等,让“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真正成为社会用人的标准。
职场贴士:很多公司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新同事到来时,大家都会送一点小礼物表示欢迎。但不少人是礼物照送,但流于形式,并不想彼此真正成为朋友。而对于一个连身边的人都懒得结交的人来说,更不要指望他有心交往很多四面八方的有用的朋友。如今这个社会,完全是靠人际关系网来工作和运作的,需要别人帮忙时,从何向别人主动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