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标准,工作倦怠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指标。近日,一份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调查对象涉及4000名在职人士的调查报告显示,分别有70%、39.2%、13%的受访者上述一项、两项和三项指标出现工作倦怠。
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箕君表示,该院心理科平均每天接待80?100个病人,因工作倦怠来求诊或咨询的,占到50%,且以工作了十几年的青壮年为主。
“这个年龄的人群承受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中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皆有。”李箕君分析说,前者职位的变动,接触的人群,处理的事务都比较多,情绪容易波动,而后者主要是觉得工作中没有成就感,个人价值得不到体现。
“工作倦怠其实是一种枯竭综合征,”李箕君说,工作倦怠是一种感觉疲劳或挫折的状态,可表现为生理、心理多种症状。生理上可能出现头疼、胸痛、腹胀、内分泌失调、睡眠障碍等情形,心理上则主要表现为厌倦、力不从心、情绪烦躁、焦虑,甚至愤怒,觉得丧失生活乐趣,回避社交,等等。情况严重者,甚至有可能发展成忧郁症。而抑郁症患者易染上吸烟和酗酒的恶习,甚至自杀。
据了解,“工作倦怠”即“职业枯竭”,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鼓楼医院心理科医生曹秋云博士证实,该院心理科就诊的心理病症患者中,有30%源于工作倦怠。“在南京,教师、医生、记者、律师、IT从业人员、设计师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最易发情绪衰竭;危险性较高的职业如警察等也易染病;公务员虽然工作和收入稳定,却也是工作倦怠的高发人群。”
苦恼人热盼专家给“解药”
昨天,大多数读者倾诉了他们的“工作倦怠”,一些热心读者还为此症支招。
刘先生是一名驾龄4年的飞行员,他来电说,工作时每根神经都紧绷着,不敢有一秒钟松懈。前不久的包头空难事故,更让他心有余悸,常常害怕自己也出事。“有时候觉得已经到了心理承受的极限,再多一点点就要崩溃了。”刘先生说,他现在常常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再飞了。
昨天打来电话者以教师、医生、警察、公务员居多,还有两名心理咨询师。城南某心理诊所的孙先生说,“也许有人觉得这是种莫大的讽刺,心理咨询师居然也有心理问题。其实行内人都有数,心理咨询师就是病人的心理‘垃圾桶’,接收的‘心理垃圾’多了,心情自然好不起来。我们很多同行之间都约好了互相定期进行心理咨询,缓解彼此的症状。不然,人早就崩溃了。”
读者纷纷表示,工作倦怠症严重困扰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希望本报能请权威专家帮忙支招,帮忙他们走出人生的“灰色地带”。
有些读者则已经克服了工作倦怠,他们希望说出自己的体会来供大家分享。
脑科医院的杂志编辑姚亦峰结合自己的经历建议,发生工作倦怠,首先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确认是否适合当前的工作;其次,要给自己分别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有目标的生活才有希望。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IT从业人员周先生为那位程序员支招,“从我的经验看,最重要是要多与人沟通,减轻压力。”周先生建议这位程序员拓展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这样和别人交谈时才能找到乐趣。工作之余要做些文体活动,会休息的人才更会工作。
职场贴士:职业资本和职业经营:学习充电是职业资本的积累,工作实践是职业资本的经营,职业人想要取得成功,职业 资本和职业经营这两方面都需要互补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