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攻略 > 职场理财

职场理财

保险理财骗局揭秘2017年最新保险理财骗局

分类: 职场理财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8-07

阅读 :474

保险理财骗局揭秘

保险的确不是骗人的,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存在一部分吧,素质比较低的这种保险销售人员,他在推广的时候,的确给咱们挖了不少的坑。

今天啊就来盘点盘点这些坑,大家来看看,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包括周围的朋友也可以互相的提个醒。

一、保障范围里的“坑”

头一个最容易出现的坑就是保障范围,这个事儿在保险销售人员给咱们说的时候往往是只说好的不说坏的,都说这个能保,那个也能保,但是,哪些不在这个保障范围里,往往不会着重强调甚至压根不说。

我们也看到有朋友这么说啊,说我当初买了这个这个重疾险,后来啊确诊得了这个脑囊肿,我去看那个保单一看,说良性囊肿在这个保障范围之内我就放心了,拿着保单去这个保险公司的时候,保险公司说,对不起,你这个赔不了。

为啥呢?因为在这个后面还有一句说明,说像这个脑囊肿啊脑血管疾病等几类是除外的,这个就抓瞎了。说我得了这个病,还买了这个保险,还赔不了,当时我就根本不知道这个事儿啊,所以大家在买这个保险的时候不能光听他说那个好的,尤其是关于这个保障范围,一定要自己好好的看一看,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最容易出现纠纷的坑,就是这个保障范围。

二、夸大理财型保险的收益

那么接下来呢,就是投资理财性保险了的一些问题了,最常见的就是夸大了投资理财型保险的收益,当然关于理财性保险我们单独讲过一期司聊啊,大家可以去翻一翻。

常见的问题就是,往往这些保险销售人员都是照着那个收益可能出现的上限甚至是极限值来给大家讲,比如说投连险啊有的说能到百分之20啊百分之30,我们一高兴,啪,就买了。

但是殊不知啊,一般情况下保险,理财型保险产品收益能到年化百分之3 、4就已经相当不错了,甚至有一些可能会出现亏损,比如刚才咱们说的投连型的,所以在这个地方大家要冷静啊,尤其是面对一些高利率的吸引的时候。

三、将保险误导为银行理财

那么第三个呢,就是有些朋友容易把保险产品跟银行理财划等号,其实这个事不能怪大家啊,我们之前专门讲过一期银行理财的坑,也说过这个问题。

因为一方面是银行可以代销一些其它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最关键的有一些不良的银行业务人员他就会做飞单,他给你推荐一些他自己能拿到而且是高返佣的产品。

可能有些朋友本身想存个款,或者想买个银行理财,稀里糊涂稀里糊涂的买成保险了,这种情况大家在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看准,到底你买的是银行理财,是他哪个理财,还是不小心买成了一个保险,在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啊,这是第三个坑。

四、不合规投保的“坑”

那么接下来就是个技术问题了啊,有一些不良的保险销售人员会诱导咱们的投保人,不合规投保,这个事大家一定要注意,常见的两种情况啊。

第一种叫带病投保,因为他着急把这个保险产品推销出去嘛,虽然比如说我们得过什么病啊,有什么病史啊,甚至刚出院的朋友啊,他为了卖给你这个保险会跟你说,没关系没关系啊,这事儿我不说,我不说没人知道,你就赶紧买。

他是为了拿这个佣金啊,不要把保险公司当傻子,一查病例就能查得出来,如果是出现这种不合规投保啊尤其这种带病投保的,那最后肯定是不赔嘛,而且咱们国家的保险啊,多少年来还有这种特性,就是叫这个叫松进严出,不像国外很多保险公司,严进宽出,咱们是宽进严出,就是投保的时候很轻松,稀里糊涂的买了,但是出的时候卡你一下,你就很难受了。所以带病投保这个事自己一定要小心,啊我明知道的一些问题不要犯。

第二个就是代签字,比如说我想给这个我爱人投保,她不在,那可能保险经纪人就跟我说,小司没关系,你签吧你签吧,你签了都行。

这种地方会有很多的隐患。

第一个,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只要是代签的,都是无效保单,这是容易产生纠纷的啊,第二个,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个道德风险。

大家去琢磨琢磨代签字这种事儿,有没有可能,我给某个人买了保险,我代他签了字然后我再使点坏把他弄成什么样儿,我去骗那个保费呢,这个事儿大家自己琢磨吧啊,的确出现过类似的问题不在少数,那刚才这两点就是主要的不合规投保的形式,大家要小心。

五、“随时全额退保”的坑

最后一个就是保险销售人员会跟你说,啊没关系,买吧买吧,买了之后什么时候想退的时候可以全额退保这个地方是个坑啊。

咱们就有个用户给我留言说,小司,我买了个理财型保险,我一算亏了,这个利率太低,我买了两年了,一年两万,我想退保,但是买了两年了4万块钱的保费都交进去了,哎?这个保险公司跟我说只能退1万9千多块钱出来,为啥呢。

因为退保的时候不是退你的保费啊,而是退的叫现金价值,保单的现金价值,跟保费是两码事,要扣除一大堆的费用,尤其是头几年,所以说说那种全额退保啊什么的,在犹豫期那是另当别论,但是只要一过了这个犹豫期,没戏。

以上盘点的这些,就是咱们在买保险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些坑,咱们互相提个醒,我相信,不少朋友都遇到过。

2017年最新保险理财骗局

1、保险当理财卖

据报道,生命人寿上海分工司的营销员在产说会上将该公司产品“富贵花年金保险”宣传为“富贵理财协议金账户”。甚至,保险公司代理人告知投保人接受公司电话回访时只要回答“知道了、对的”,“不要问他问题”,“不要问他五年以后可不可以退,公司肯定让你长存”,“这份合同就是你的存折,放在家里不要给任何人看”等。

【支招】

将保险说成理财产品,或是将保险说成是类银行定期存款,这是近年来保险销售误导常见之话术。某些业务员偷梁换柱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迎合客户“重投资收益轻风险保障”的消费心理,来达到圈保费的目的。有已经离开保险行业的保险代理人称,加入公司之后,主管逼业务员要亲戚朋友买保险,要不就是自己掏钱请准客户参加产说会。产说会上成功销售的产品代理人还可以额外获得奖金。

2、承兑收益还送礼

据报道,有营销员在向客户介绍保险产品的过程中承兑收益,并且销售完成后向客户手书“每年分红大约5%左右存期十年,利息领到80岁,80岁另加满期生存。”营销员甚至还自行出资赠送客户彩电等礼品。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福州某保险公司女客户经理为了讨好客户提高业绩,购买了高档礼品赠送给客户。然而,礼品送出去后客户却不买账,该女客户经理透支两张信用卡,刷了近40万元,被警方抓获并刑拘。

【支招】

送礼品、抽奖等活动在保险行业内十分普遍。不过,这些看似平常的促销行为却涉嫌违反了行业监管规定。2009年实施的《保险法》第116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及其工作人员在保险业务中不得“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保险费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保监会年初拟对互联网保险返券送礼现象放行,如赠送与保险直接相关的物品等,累计不得超过对应保险产品总保费的5%。仍不得以现金或同类方式向投保人返还所缴保费。

3、回访电话玩调包

购买过人身险产品的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在犹豫期内必备的电话回访环节一定不会陌生。但是,部分消费者却对此颇不以为然,将其认为是保险销售骚扰而挂断或是对其敷衍了事,草率回答,而这一轻视的做法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的案例也不少。2013年初,张女士在银行购买了一份人身保险,销售人员提醒她会有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要保持手机畅通,张女士也未放在心上。几天后,张女士果然接到了保险公司的回访电话,她没有仔细考虑便做出肯定回答。在张女士仔细阅读条款后发现产品并不适合自己,便以自己对产品不了解为由申请退保。

但是保险公司提供的电话回访录音显示,张女士对所购买保险的各项内容均已了解,若退保依据合同约定将损失30%保费。无奈之下,张女士只得自己承担解除合同的损失。这就是不重视保险回访惹的祸。

【支招】

客户新入保险后,一般都会给予10天的“犹豫期”。保险公司有责任在投保人犹豫期内进行电话回访。投保人一旦发现不符合自己的购买意愿,投保人可以选择犹豫期内解除保险合同。电话回访本是保险公司确保客户投保利益的环节,却被某些保险销售人员篡改隐瞒。

4、诱导投保人隐瞒病史

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往往会被要求如实填写保单项目中的信息。在涉及投保人或被投保人的相关病史的时候,有的消费者认为是隐私缘故或担心保险不理赔而选择隐瞒。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害怕麻烦,跳过不写。对真实情况的隐瞒,一方面来源于消费者本身,还有保险代理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许多案例表明,一些保险代理人为骗取保费,诱导其填写错误的信息或者隐瞒真实情况。

【支招】

在保险条例中,如实告知非常重要,因为这和理赔直接挂钩。如果投保人隐瞒病史,一经查出,保险公司可以不承担赔付责任。在投保寿险的时候,一定要向保险公司如实告知,可以以亚健康的标准投保,保险公司会酌情对保费进行升高会调整。

下一篇:2017年澳洲投资房产政策是什么有哪些风险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空巢老人”要如何理财丰富晚年生活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