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攻略 > 职场生存

职场生存

文化对职场沟通的影响

分类: 职场生存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3-03

阅读 :214

    不知有谁对“跨文化管理”感兴趣呢?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现在在西方商界开始流行了,也研究了十多年。目前在中国的企业好像对这个方面还没有什么意识。不知各位看客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今天写点关于中美文化对职场的影响吧。算是办公室政治的一部分。我就是干这个的,没办法。看客们要是觉得没意思,也请多包涵了。 

    对于大多数工作在美资企业中或工作在美国的中国员工来说最难的恐怕就是如何真正做到与身边的美国同伴“打好交道”。那么美国文化到底是什么?它又对中美之间的商务交流起到多大的影响呢?我想从日常工作的角度对中美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通过观察,本人发现在与美国人交往的过程中,中国人大都在以下几个方面会与美国人发生跨文化层面的沟通障碍。  
  
    1,“你到底想说什么?”  
  
    在以追求“和谐”为最高境界的中国社会中,语言的功能在相当程度上是被压制的,换言之,中国人之间的信息传达方式更多的是“意在不言中”。没有说出来的远比说出来的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而这恰恰是中国人经过五千年中华文明熏陶下所掌握的特有的语言“密码”破解功能。“体会”;“琢磨”;“言不尽意”等等则是中国式沟通中的重要信息获取方式。一个中国人要是不能掌握这种体会他人言外之意的本领就会被认为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  
  
    反观我们“可爱的”美国工作伙伴们,说话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比如说拒绝别人的要求,一般来说美国人如果不喜欢,就直接说 “不”;而中国人通常会说 “让我考虑考虑”。美国人若不了解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会以为那人是真的去考虑了,过两天说不定又会回来问: “考虑得怎么样了?”。所以美国人追求的是尽可能用语言表达一切。这种沟通障碍其实就是跨文化中的高低语境的不同所导致的。而中美两国的语言表达方式又分属高低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中美两国人士在文化,科学,和商务等领域的交往,在语言沟通上遇到的挑战不可低估。而这绝不是靠单纯学习外语就能够解决的,否则,中国有两亿人学习英语,在美国也有超过一百万人学习汉语,岂不是个个都成了跨文化专家了吗?  
  
    2,“我们”与“我”  
  
    上面讲到中国人自古就有“和为贵”的思维,其文化的根源是源自社会和谐概念,我们中国人认为社会秩序必须同自然界事物一样和谐运动。而这种概念也就创造了“我们”文化或者“社团价值至上”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群体取向使中国人性格内向,含蓄,不愿人注目。所谓枪打出头鸟,所以人们不愿发表不同意见或个人意见,凡事先看别人怎么看,怎么说,不习惯当众被表扬或批评。  
  
    而这种表达方式在美国人看来,则是胆小,懦弱的表现。不同于中国人,美国人更倾向于“我”,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的强调,把自我的言行看作是自由的表现。在与美国人的交谈中经常会听到“我想”;“我认为”;“我觉得”等自我感受为开场白的言论,并将自己和集体的意见划分的很清楚。与之相比,中国人则更多的是用“我们”为开头的句子,以至于美国人经常认为中国人缺乏独立的见解,自我肯定,和自信的表现,而这些特点恰恰是美国社会所推崇的人格优点。  

    3 关于“面子”  
  
    在中国文化中,为了保持人际关系和睦,下级与上级或权威之间的沟通通常是采用间接的,甚至是私下的方式,说话时的词句的使用也是要反复斟酌的。这与第一个问题中所谈到的间接表达方式是相似的。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不言自明的事情。可在美国人的意识里,工作中的任何问题都一定要阐述的清楚明白,就算是反驳,也要直截了当。这是效率的体现。对于美国人来说,对话应该是清晰的,明确的,而不太考虑对话人是谁。在这种情况下,沟通障碍再次产生了。一旦在工作中产生了问题或者是矛盾,中国人往往会为了不使矛盾升级和保留双方的颜面(和谐关系),停止眼前的对话,以便为日后更好的解决问题留有余地。而美国人则认为问题还没有解决谈话就结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是在回避问题,从而认为中国人没有责任心。实在是“冤枉”呀。  
  
    4 “yes” or “no”  
  
    如上所述,阐述问题时使用清晰明了的方式是美国人所推崇的,美国人将这种表达方式视为一种工作时必备的语言能力,更是自信,权力,和力量的表现。为了帮助中国员工能够更加适应美国式的商业语言,在许多的在华美国公司里都设有内部培训机构。但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意思明确的回答,如:好与不好;对与错;等等词汇都是在走极端,不给自己留余地。而这种表达习惯也不是在可预期的时间内能够改变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习惯就会越强,所表现出来的说话方式就越是模棱两可。通过下面的两组中美之间的日常对话可以很好的说明问题的所在。  
  
    A, 中国人:“你喜欢这种音乐吗?” 
   美国人:“不,不喜欢。对我来说,这简直就是噪音。” 
   中国人的解读:明白了,原来他一点也不喜欢这种音乐。  
  
    B, 美国人:“你喜欢这种音乐吗?” 
   中国人:“有点吵,不过,还可以。” 
   美国人的解读:他在说什么?他到底喜不喜欢?  
  
    正如第一段里所说的,当中国人说“不方便”那就意味着不可能了。与美国人直接说“不”不同,中国人更倾向于用“问题不大”;“研究研究”;“考虑考虑”等较为间接的词汇来代替“不”这个字。同样,即使说“是”,也不一定代表中国人表示同意或肯定,而只是礼貌的表示“我在听”。而这种语言“解码破译”功能在美式英语中是不存在的。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美国商务人士来说简直就是听天书了。双方矛盾的产生也就成了必然。  
  
    上述中的四个问题还只是中美跨文化交往中常见的矛盾中的冰山一角,此外还有大量的深层次的跨文化问题挑战着中美两国商务人士的管理智慧。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学习与培养对于二十一世纪的跨国管理人员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获得有效的,满意的沟通效果,中美人士则需要拥有知识的共享,和双方的理解。简单的文化表层的了解并不能改善中美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不仅要了解跨文化沟通的多样性,更要知道为什么这种多样性会存在,要学习不同文化中核心价值观对外在言行有着怎样的影响,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全球化的今天理解中美彼此文化的真正内涵,达到求同存异,互助双赢的目的。

职场贴士: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明白,老总不是慈善家,他也做不了慈善家,他只会为你的使用价值买单。

 

  

下一篇:中国人为何爱讲人缘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人际交往心理趣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