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职场,最希望获得老板的肯定与认可,因为老板的肯定与认可预示着你美好的前程。于是大多数职场中人都会按自己的方式去努力,以得到老板的青睐。可恰恰有许多人即使工作很努力,甚至有很好的业绩,不仅得不到老板的承认,甚至老板会对其表现出明显的厌恶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结果呢?这并不是老板的偏见与不公平造成的,问题的根源还在员工自己。因为任何一个老板都不可能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工作努力并为自己创造了很好业绩的员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位老板的脑子肯定有问题。因而,碰到这种现象,我们一定要认真审视自己,看看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令老板不快。一般情况下,老板除对工作懒散、业绩较差的员工表现其不满外,还对具有以下行为的员工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
1.乱嚼舌根者
许多员工工作努力、业绩突出,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一张嘴,常常把别人的缺点当作自己的谈资,把公司的缺点和失误当作宣传、标榜自己的工具,在背后谈论公司及同事的缺点、讲公司及同事的坏话成了自己的乐趣。这样的员工即使工作再努力、业绩再好,也是老板不愿意看到的。
2.公私不分者
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公司老员工身上。一般表现为自以为对公司作出过较大贡献,在行为上显得不拘小节,把公司的资源拿来私用。小到一张纸、一支笔,大到电脑、汽车随便私用。用公司的电话解决私人问题,在工作的时间干私活等等。对这样的员工,老板虽然有时碍于面子不便当面表示不满,但内心对这样的员工是一万个看不起。同时这种行为也暴露除了一个公司在管理方面的缺陷。
3.夸夸其谈者
有一些员工凭着自己某些方面的优势,目中无人,自认为对公司内、外一切事务明察秋毫,喜欢对任何事情高谈阔论以表示自己无所不能。在他的眼里,公司的其他员工都是无能之辈,毫无用处。取得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到处炫耀,从来不懂得自我批评是什么东西。这样的行为是职场的大忌!
4.一心二用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个人就业形式、投资渠道逐渐多样化,许多员工除固定工作外还在公司之外有一项或几项兼职,有时还会以股民、炒房者、直销员、保险代理人的身份出现在公司,一心二用甚至多用,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放在本职工作上的时间及其有限。这样的员工根本就不可能得到老板的肯定与认可。
5.三心二意者
身在曹营心在汉,处于一个公司不能安心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随时准备跳槽。有这样迹象的员工老板怎么能放心用你?
6.爱找借口者
工作中出现问题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为了推卸责任一味寻找借口,在这样的员工身上任何失误的出现都有着他自认为非常合理的客观理由。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的员工是永远都不可能有发展前途的。
7.爱挑事端者
有一些员工自己为自己确立了救世主的身份,公司内部稍有不平之事便出面挑起事端。对这样的员工老板虽然有时表面上能够诚恳接受其建议及要求,但内心却对其恨之入骨,一旦有机会便会将之清理出公司。
8.心胸狭窄者
团队作战讲究团结与配合,但许多职员心胸狭窄,不能接受不同意见,有机会作为团队首领时便唯我独尊、“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作为团队普通成员则行事孤僻、特立独行,将与自己意见相左之人视为寇仇,伺机报复。这样的员工必然是团队中的害群之马,有他在就不可能打造出一个优秀的团队。老板怎能青睐这样的人?
9.不懂感恩者
公司欣欣向荣时能与老板及众同仁一起享福,公司暂时走入低谷便暴露出其本相,处处与老板计较、时时与老板讨价,不懂感恩,小人之相毕现。待公司重新走向辉煌的时候,他又抱怨老板不识真才。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谁之过?
10.心存抱怨者
时时觉得老板对自己不公,同事对自己不平,时刻存有抱怨的情绪。这样的员工老板怎么能够喜欢?
有以上十种行为的员工,即使其业绩显著,也不会被老板看重的。如果你真的想成为老板眼里的红人,被老板赏识与看重,就必须首先杜绝以上行为在你身上发生。在此基础上,加上你的才智与努力,被老板认可就不再是难事了!
辩识不同形式的心理游戏,将支持我们销售人员更快地与客户建立更好的关系,获得客户的信任与好感,从而更有利地进行销售。
一、是的……但是……,是的……可是……
情境案例:客户:“是的,我完全同意你刚才所讲的关于商品的所有优势。但是我还是认为价格太高了。”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往往在“听”但并没有真正“听到”销售人员所讲的内容,他们还是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在进行思考。也就是说,他们处在自己思维的盲点中,执著于自己内心的某种想法。除非客户自己愿意,否则销售人员无法将自己的想法硬塞进客户的头脑认知里面。一旦客户开始和销售人员玩弄这种心理游戏时,必须引起销售人员的足够重视。这是一个“暂停”的路标,销售人员必须先处理好暂停事件背后的客户的抗拒点。
这个时候,销售人员可以直接向客户提问:“价格是你现在唯一需要处理的地方吗?是不是我们在价格方面做出让步你就会立刻购买?”或者提出交易条件:“我觉得你真的是非常精明。你所要求的价格是必须要在购买数量达到三件以上才可以特批的。”
二、都是你害的
情境案例:客户同销售人员抱怨说“都是你害的。现在你要退货给我。你们产品有问题:价格高过同类商品,质量又不好。”当客户做出这种抱怨时,他的负面情绪往往十分高涨。如果处理不当,客户可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抱怨,甚至产生对品牌的负面影响。
销售人员如何面对客户的这种心理游戏呢?很多销售人员觉得很堵心,同时很委屈:“其实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我。我只是销售人员,我只负责推销商品,商品的质量、售后等应该由公司的其他部门来完成。可是每次都是我们来面对客户,向他们道歉,听他们报怨。客户还动辄威胁我们:都是你害的。言下之意就是要我来对客户负全责。”负面情绪从客户处迅速漫延到销售人员处。
其实危机、危机,危中才有机。销售人员往往忽略了客户抱怨背后所带来的新的商机。冲突往往是导向真正融合的第一步。销售人员正好可以借用这个机会调整和客户的关系,聆听平时很难听到的客户心声,他们对商品性能、质量等各方面的述求,同时用自己良好的职业心态、专业素质、耐心服务来面对客户。
很多案例证明:越是抱怨最厉害的客户,如果他们的抱怨、投诉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他们最后往往成了品牌的高度忠诚客户。
三、挑拨离间
情境案例:客户口头表达:“我觉得你们报价还有一定空间。其实你们的竞争对手也来向我们报过价,他们的价格更具有竞争力。”
客户往往把这种心理游戏用于议价阶段。通过挑拨离间这种心理游戏来作为自己的议价筹码,以期获得更优惠的价格。越是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越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挑拨离间就越能起到效果。甚至很多商家在争取客户的过程中,往往会自动降价,以价格杠杆来争取客户的青睐。销售人员在应对客户的挑拨离间时,对市场、竞争对手、自己的商品信息要有充分的把握,同时销售的重点在于调动客户的情绪,为客户提供难以复制的体验、以及量身订做的解决方案,而不单纯是商品本身。
四、让我逮到了
情境案例:客户听完了销售人员的讲解后说:“我刚才听你讲了很多,也讲的很好。可是我注意到你们的讲解有几个地方是有前后矛盾、有问题的。”
在这里有两个消息:好消息是客户的确很关注销售人员的介绍与讲解,坏消息是客户在玩一个新的心理游戏:“让我逮到了”。客户会关注你的介绍中的逻辑问题、前后是否一致,这些将决定你的介绍、说服最后是否能说服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让我逮到了”这个游戏不仅仅是客户可以玩,而且销售人员也可以主动地设计这样的心理游戏。例如:在进行商品利益陈述或提供方案时,销售人员可以故意留下一些表面矛盾的漏洞。它的效果是希望能抓住客户的注意力,让客户由被动地被推销方转化为主动地参与方。
五、官兵追强盗
情境案例:客户向销售人员表达:“我们要的是商品的质量,而不是价格问题。价格是好商量的。”销售人员最后发现:客户真正的异议点和抗拒点还是在于价格。
我们越是强调的--尽管表面上恰好是相反的意思,其实往往越是我们真正看重的。如果客户跟你讲:“不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我不买”,其实往往就是这个原因阻止了真正购买的发生。因为很多时候,客户也只是无意识地用自己后天习得的各种方式为自己争取最大化利益。所以,他们可能只是在无意识中用自己后天习得的惯性思维布置了一场“官兵追强盗”的心理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销售人员对客户真正关注的焦点不给予足够的注意,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将会影响到最后销售的成功与否。
六、挑雾游戏
情境案例:客户不直接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与想法,当销售人员询问时,用“随便看看”含混地应付。
我们首先排除客户本来确实没有需求、需求不明确的这两种情况,而只是锁定在客户明白自己的需求,但是不愿意直接向销售人员说明这种情况来进行分析。它所代表的含义是:销售人员还没有与客户建立最初的连接,客户还处在防守的阶段。如果销售冒然进攻,力图向客户说明商品的特质、优势,反而可能引起客户心理上的防御和反感。一旦客户产生了这样的负面情绪,再向客户进行销售就会百上加斤。所以,挑雾游戏的关键在于销售人员的耐心、细心,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能以退为进,懂得观察、聆听客户的需求,对客户进行有的放矢地号脉。
七、法庭游戏
情境案例:在这种游戏中,客户往往会引入第三方,例如自己的朋友或其他在场客户,以人多势众的法庭格局来证明“我是对的”。例如:我是对的,所以你们的商品质量就是不好;我是对的,所以你们的商品价格太高,应该下降;我是对的,所以这个商品不适合我,你也不需要再向我销售了。
一旦诉诸于法庭,弱势一些的销售人员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难道这真的是我的问题吗?进而置疑自己的商品:难道是我们的商品质量不好?我们商品的外观虽然时尚,但是好像很容易落伍;或者我们的促销手段确实不如竞品等等。一旦销售人员陷入到这种自我置疑的境地,就很容易被强势一方的客户牵着走,以出乎意料的低价格出售商品。在应会法庭游戏时,销售人员必须学习保持强烈的自信,不为对方的形势所动。要知道“嫌货才是买货人”,如果客户对商品真的没有兴趣,才不会浪费时间、精力,还要拉帮结派地跟你来讨论这些问题了。必要时,销售人员也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法庭,例如提供物证:如商品获得的奖章、奖励,以往的客户使用见证、甚至拉拢客户法庭上的其他人,为自己营造一种强势的氛围。
八、捕熊游戏
情境案例:销售人员向客户介绍:“这款商品研发时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年轻时尚一族,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商品在外观颜色、性能、价格方面都做了很大的调整。也许过去主流客户群会觉得这款商品太超前了一点,可是对于我们的目标客户群来讲,却是刚刚好的。”
与之前的七个游戏不同的是:这个心理游戏是由销售人员主动发起的。捕熊游戏的关键在于:挖一个洞,让对方掉进去。销售人员主动赋予商品个性化的特质,例如我们的商品是专门为哪种人群设计、开发的,专门吻合他们的一些特殊需求。客户往往会根据自我的心理定位对号入座:我就是那种类型的人。然后迅速做出购买决策,采取购买行动。
职场贴士:心爱的明星球队或运动员。你最喜欢的可能是面试官最讨厌的,即使官凭这一点就反对你很不合理性,可是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