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攻略 > 职场生存

职场生存

HR经理人生存状态全接触

分类: 职场生存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2-05

阅读 :169

  智联人才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2005中国HR经理人职业生存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调查采取抽样调研的方式,共获取有效问卷1410份,样本覆盖了全国各行业HR经理人从业者。

  HR主管趋于年轻化

  本次调查受访者的年龄分布显示出HR主管年轻化的趋势。

   在参与受访的HR经理人中,25岁及以下为22%,26-35岁比例为65%,36-40岁比例为8%,41-50岁比例为4%,50岁以上的为近1%。

  每个职位上,男性比例都高于女性,且随着职位的升迁,男性数量增加的幅度远高于女性增加的幅度。

  本科学历从业者比重最大

  调查结果显示,在HR管理者中,拥有本科学历者,副总裁职位人员占38.5%,总经理职位人员占52.5%,高级经理职位人员占54%,主管职位人员占60.9%。可见,本科学历在各个职位级别中都占最大比重。

  博士学历对职位升迁作用相对较大,博士以下学历(硕士研究生、本科、大专、大专以下)作用不大。在HR主管级别中,博士学历仅有不到1%,在副总裁级别,博士学历上升到7.7%。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的人大多集中在经理一级上,总经理和高级经理则几乎囊括了所有拥有硕士学历的从业者。

  工作年限与升迁无关

  工作年限往往是个人取得晋升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一些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熬年头”已成了晋升必不可少的阶段。HR整体从业经历的统计显示,有27.7%的被调查者一直从事HR工作,有73.2%的被调查者有过其他种类的从业经历。

  可以看出,HR从业者大部分是从其他行业转来的。那么,在HR岗位上较短的工作年限是否会影响HR从业者的晋升呢?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经理或主管的总数占到了77.8%,其次是总经理/总监/部长级别和高级经理,他们的比重分别为9.9%和10%。可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时间长短,与个人的职位晋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目前,HR岗位论资排辈现象较少。

  调查还表明,那些曾经从事与人沟通频繁的工作的人,更倾向于转入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HR工作的特质:HR是做“人”的工作,HR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

   薪酬激励效果不佳

  目前国内HR管理岗位薪酬级别缺乏一定的行业标准,对于总经理、经理或主管层级而言,薪酬激励尚嫌不足,薪酬满意度低成为HR基层主管流动率高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有1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薪酬非常不满意,55%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薪酬不满
 
意,23%和11%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薪酬“满意”和“比较满意”。其中经理级人员有68.5%对薪酬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而高级经理级对薪酬更多的表示“比较满意”和“满意”。

  调查显示,副总裁的年薪在6-10万元、10-18万元和24万元以上三个档次分布比较均匀,比例分别为23.1%、26.9%、23.1%;总经理/总监/部长/主任的薪酬主要分布在6万元以下、6-10万元和10-18万元,比例分别为31.2%、33.3%和24.1%;有63.3%的经理或主管的薪酬在6万元以下。以上数据可以看出,HR经理人的薪酬分布没有明显梯度,很难实现有效激励。

  工作时间越长压力越大

  在调查中,有56%的管理者表示工作“有些压力”,有28%的管理者表示“压力很大”,就是说共有84%的HR从业者认为自己处于压力中。分析显示,从业人员年龄越大,压力感受越弱,年轻人更容易感受到压力;压力越大,每天工作时间越长。

  由下表可以看出,HR经理人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职位本身。那些担负企业重大决策责任的经理人,工作时限均超过每天8小时。而压力越大,每天工作的时间越长。另一组数据则表明,老板在HR重要项目上的支持程度与HR人员的压力感受呈正相关,即老板越支持,压力就越大。HR从业者的压力感受与所在企业的性质、员工规模的关联并不显著。

  近半HR职业满意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18%的人对工作表示比较满意,有31%的人表示满意,1%的人表示很满意,总体满意比例占50%。同时,有39%的人表示不满意,3%的人表示很不满意,其余8%的人认为无所谓。调查分析显示,薪酬满意度和老板支持程度两个因素,与职业满意度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薪酬水平对职业满意度影响最大。

  高科技、金融业受HR青睐

  调查显示,HR经理人更倾向于进入高科技、金融业等技术含量高、人员流动性强、HR岗位相对完善的行业。而贸易、房地产、生物制药、文化传媒和消费品行业的HR岗位,也受到了“追捧”,这与该类企业薪酬弹性较大、工作压力适中的特点密不可分。 



职场贴士:犯错了及时认识错误,并尽快改正,吸取教训远比一味自责重要。

 

  

下一篇:考察期的争争争 抢抢抢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安慰人也要讲“心技”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