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蔡战实习生李泽俊
问答时间里听众争相向舒俊琳提出了问题,甚至到了预定结束的时间还没能结束,而在这些问答中,舒俊琳进一步解释了更有效沟通的各种技巧。
上图:听众纷纷向舒俊琳提问。
听众:我的领导属于视觉型的人,我自己属于触觉型的人,我们之间沟通较困难,请问像我这种触觉型的人适合广告媒体行业吗?
舒:其实所谓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等只是不同沟通偏好,是一种人在后天中发展出来的学习策略,本身并无优劣之分,都适合从事任何行业。当然,每种类型有不同的特点,比如有视觉型偏好的人长于策划,所以有很多成为领导、老板也不出奇。具体到媒体这一行业,有视觉型偏好的记者有更强的情景把握能力,而有听觉型偏好的记者则更善于倾听对方的心声,有触觉型偏好的记者善于思考,能坚持原则,更易深入事件的内在本质。其实人可以同时发展不同的沟通策略的,可以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策略,都可以通过学习锻炼得以加强掌握相关技巧,所有我认为采用触觉型策略的人也适合广告媒体行业,只是还应该拓展自己在视觉型和听觉型方面的沟通能力,因为人总是喜欢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和别人沟通的。
听众:请问一个人老是告诉你他有很大压力时,他是感觉型的吗?
舒:不一定,压力很大只是一个客观事实,本身说明不了他属于什么类型。要从多方面的线索来分析,而不能只从一件事例就下判断。
主持人:我也想问一个问题,人如果在交流沟通时分对方是什么类型的会不会很累?一个团队各类型的人应该如何搭配?
舒:视觉、听觉和触觉型的划分还是有必要的,我想在了解沟通的过程中,对对方的了解越多,沟通的自由度就越大,所以了解到对方有什么沟通偏好,就容易用对方喜欢的沟通类型来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沟通效率。对于第二个问题,在一个管理团队中,采用三种类型沟通偏好的人都有存在的价值,没必要强行规定比率,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贡献。只要了解在交流时他采用什么沟通偏好就可以了。
听众:在工作中我也常用讲故事的方法和下属沟通,但总有人不明白,这时我是应该继续用讲故事的方法和他沟通,还是直截了当地向他说明问题所在?
舒:如果能直接向他说明白问题当然就直接向他说明白好啦,但很多人也许采用自己的方式并不能明白。采用讲故事、暗喻的方式去沟通,最大的优点是对方的抗拒较小,就比如听笑话不笑的人其实也已经受到影响了。当然讲故事也要注意讲故事本身的技巧和故事本身,故事本身不能过于简单地和实际问题一一对应。沟通的第一步是传达到人,很多人在沟通时只达到这一步;第二步是深入人心,第三步更重要,就是创造改变,为此就有必要采用让人“抗拒”最小的方式,你可以试试用不同的方式去讲故事,讲故事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对什么人讲什么故事,就需要对沟通对象有所了解。
听众:沟通的基础在于信任,那不信任的时候怎么沟通?
舒:信任的基础是亲和关系,但亲和感和信任是有区别的,信任需要时间,更需要一定时间。当不存在信任关系时,先不要试图去影响改变对方,而应该先建立信任关系。除了亲和关系外,还有很多技巧在建立信任,比如言行一致,采用互惠原则等等,在建立信任过程中应该先走一步,先配合,进而可以引导。
听众:听觉、视觉、触觉三种类型的人,哪种IQ、EQ更高?请分析一下。
舒:我一直谈一个观点,就是三种类型各有优劣,只是一种交流处理信息的偏好,而和IQ、EQ没有关系,没有优劣之分。一个人在不同场合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沟通偏好,我们了解这些差别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给对方贴标签,而是为了在和对方交流时更舒服一些,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
职场贴士:不要以同一份简历应聘不同的公司或不同的岗位,应针对不同的要求做相应改动,写几句量身定做的求职语句,表现出你对该工作的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