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等待面试时,经常会有人为减轻紧张和焦虑而与邻座攀谈,并且从此成为好朋友,其实这就是出于“亲和需求”。
孙子曾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吴人和越人原本不和,但在共乘的船只遇到风浪时却能够同舟共济。
这是“吴越同舟”的典故,其中的原理同样也适用于人际交往。即使是平日不和,甚至处于敌对关系的双方也可以为了共同的利益携手共创事业或同仇敌忾。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亲和需求(亲和动机)”,就是说人都有与别人亲近、和睦的需要。当一个人感受到强烈的不安或恐怖时,“亲和需求”会随之增强。比如在发生火灾、交通事故或战争等严重威胁自身安全的情况时,不管是谁都迫切希望能和别人靠近,而且特别想靠近与自己处境相似的人。这是因为,同病相怜的感受能够减轻内心的不安,使人正确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两个同病相怜的人即使只是互相依偎着也能够分担不安、互相鼓励。
对与自己同样苦恼的人不仅要同情他,还要安慰他说:“其实我也在为同样的问题苦恼”,“我也有过与您相似的经历,您现在一定很为难”等,这会大大满足对方的“亲和需求。如果你再加上几句对共同的竞争对手或敌人的责难,则能进一步强化双方共同的利害关系,使对方会产生强烈的依靠心理,双方的亲和关系也会从单纯的同病相怜发展为“同盟关系”。
职场贴士:与上司一起出差,大到日程安排,小到确定住宿标准,都应先听上司的意见,最佳做法是提出建议,说明理由,把决定权交给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