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昨天发布劳动力信息:男性供大于求程度高于女性,25到34岁就业压力最低。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昨天发布的全国62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第三季度职业供求分析信息显示,国内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与前两个季度相比略有缓和。
与二季度相比,劳动力供需总量均有大幅度下降,需求总量为120.7万人,供给总量为161.5万人,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为0.75,虽然仍呈供大于求状况,但较一、二季度略有缓和。
分产业来看,第三产业仍是劳动力需求的主体,比重超过70%,且需求结构相对稳定;第二产业需求增长了1.3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制造业和社会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比重高达66.3%,其中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了1.7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私营及个体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无疑是当前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比重达到53.8%。与二季度相比,私营及个体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了3.3%。
分职业来看,用人需求主要来自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及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其中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需求增长了3.4%;而求职也相对集中于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比重达到58.4%。
从性别上看,近三分之二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性别有着明确的要求,且对女性的需求略高于男性,但求职者中男性比例却高于女性。这样,虽然无论是男是女,劳动力供给都大于需求,但男性供大于求的程度高于女性。
从年龄上看,16到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了用人需求的主体,同时也是求职者的主体,比重分别都超过了70%,其中25到34岁的求职者所受就业压力最低。
从文化程度上看,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和求职者所占比重都最大,分别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和近一半;文化程度越高,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压力越小,其中硕士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求人倍率最高,达到5.09。
职场贴士:工作是一个橡胶球,你把它丢在地上,它还回弹回来。但家庭、健康、朋友和精神是玻璃球,如果你把其中任何一个丢在地上,它们将不可避免地磨损、打上印痕,甚至支离破碎。要在人生选择的每一个节点,跳出来,鸟瞰自己的灵魂,权衡得失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