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里人才梯队的培养常是个头疼的问题。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以下这个原因很是常见:
员工忠诚度不高,企业花了大成本培养的人才,一夜之间可能就转投他人名下。
员工为什么忠诚度不高呢?原因很复杂,在此仅分析一二。
都说我们中国人很“聪明”,的确,在我们身边总有不少人善于“精打细算”,很是“精明”。造成他们这么“精明”,与家庭教育,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
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家长教育得“不能吃亏”,凡事一定要“搞赢”,要“占上风”。
如果你稍加留意,你常能看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利用自己幼小、灵活的身躯从人缝中挤出去,帮父母抢占座位的孩子。
最令人忧虑的是他们在成功的抢占了座位后,稚嫩的小脸上显露出自豪的神情,以及他们的父母给予他们一次次无声的赞美和鼓励。
在酒店的自助餐里,我们也很容易看见娴熟的拿着托盘的孩子们,他们游走于各类美味佳肴之中,自如的将喜欢的食物夹到自己的盘子里,但问题是,他们的取食原则是“多多益善”。
父母可能在来之前就已告诫了他们,要敞开肚皮吃,因为这一顿要花多少多少钱,一定要把“本”吃回来。
于是,在这喧闹的一家酒足饭饱后,常见的情景是还有些丝毫未动过筷子的食物无助的躺在盘子里。
类似的情形很多,每次看到这样的状况,我总不免心生惆怅。
虽说好像有点杞人忧天了,但毕竟在企业里待了这么多年,我不禁会联想,这些孩子们长大工作后,进入了企业,在组织里他们会有大局观吗?他们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吗?他们会有团队精神吗?他们会做一行爱一行吗?他们会忠诚于企业吗?
还是他们更多的只是考虑自己眼前的、现实的利益。
但是,谁又能用大量的事实证明那些只顾自己眼前既得利益的人,最终会收获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呢?
我们的家长以为他们教育孩子“自私”点,是为孩子好,是在保护孩子的利益,他们以为教育孩子不要“吃亏”,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其实他们完全错了。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能吃“眼前亏”的,能“傻傻坚持”的,内心“简单”的人。
家长们错误的教育与暗示只会毁掉孩子的前途,因为孩子的价值观从那么小的时候就错了。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人,很难有什么远大的前途可言,无非就是“活”着。
在这种家庭教育中长大的孩子,进入了企业后,无疑更喜欢“见风使舵”,更喜欢“骑驴找马”,在他们心中,眼前的既得利益才是最重要的,有奶便是娘。
因此,企业就算花了再大的成本培养他,在培养的过程中,当他还不够“强大”时,当他还没有“得到”时,也许他会掩饰自己的私欲。
但倘若时机一旦成熟,他们很有可能会毫不留情的拔腿而去,“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一位朋友在某大型中日合资企业工作,他所在的部门是人力资源部,他告诉我,类似的情形他见得太多了。
他们工厂每年都会选派一批优秀的“骨干”到日本工厂去学习。
去日本学习期间所有的开支都由公司负责,员工不用承担任何的费用,公司也没有为此跟员工签任何的“**”契约。
但每年总有几个人,从日本学习回来后,以各种各样“合情合理”的理由迅速提出离职,手续办完后,转身就跳到了竞争对手的公司,工资比之前涨了不少,职位也提升了。
我问他,那你们公司怎么不在送这些人去日本学习前,跟他们签订培养协议呢?
他告诉我,作为世界领先的企业,公司的文化不提倡与员工签订如此协议。
不论送去日本学习花了多少成本,倘若学成归来,你心已变,公司不会为难你,一定放你走。
但,能做到这样的公司,需要多强大的实力?需要多宽广的胸怀与格局?这个代价岂是一般公司所能承受的?
当然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他们有这个魄力和实力,但若换作一家民营企业,在市场中辛苦打拼,毫不容易熬出头的民营企业,有几家敢这么去培养员工呢?又有几家有这个经济实力呢?
换位思考,老板从当年的白手起家打拼到如今这份家业,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在员工的培养上岂能付出不考虑成果?
也许,很多时候不是老板们舍不得出这个钱,不是他们没有这个人才培养的胸怀和格局,实在是他们心里没底,他们担心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人,却成了竞争对手的栋梁。
职场贴士:【刚刚升职如何避免搞砸?】1、坏消息是:多数人通过试错才了解新岗位;2、一开始你需要创造一些胜绩,但不能心急;3、确保你明白各种事情为何是现在这样子;4、别再像以前凡事爱亲力亲为,学会调配人力;5、一定让老板阐明你应达成的目标;6、这不是百米冲刺,避免精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