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娱乐信报》最近公布了一组数据,称当代城市青年具有独立的消费能力,每月平均总支出为1274元。过后话锋一转,记者指出,由于多数人刚开始工作和社交,所以,在消费上以吃喝玩乐为主导,而在自我发展方面的开支几乎微不足道。
在消费支出中,餐饮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3%;用在化妆品和服装上的消费排名第二,所占比例为12.1%;用在娱乐、交际和影视方面的占10.9%。而学习和书籍报纸杂志的消费则比较低,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3.4%。(《北京娱乐信报》5月15日)
我不知道这组数据来自何方,是否科学,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获得的。这让我想到西方经济学中的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通常被用作考察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指标。计算公式是: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一般而言,在假定其他一切变量都是常数的前提下,恩格尔系数越小,这人、国家或地区就越富裕,反之亦然。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现在单纯从当代城市青年的餐饮消费支出来看,当代中国的城市青年阶层似乎已经步入了世界最富裕的阶层。媒体上的这组调查显然是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的。现在大学生工作难找,待遇逐年下降,有些甚至毕业几年依然待在家里做“傍老族”。这个调查却显示出他们是“最富裕阶层”,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假定这组数字是真实可靠的,但城市青年的食品消费是他总支出中的31.3%,那也应该值得高兴而不是担忧。可以肯定地说,就平均而言,刚从大学毕业的城市青年不可能是富裕的,更不可能是最富裕的。最多他们也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收入的阶层。在这样一个阶层,按照恩格尔系数标准,他们的食品支出理应要占总支出的40%~50%。现在的城市青年居然把餐饮食品的支出压缩到了31.3%。这样看,当代城市青年不仅没有“吃吃喝喝”,反而是社会中最上进的人群。
在媒体上我还看到一组比较类似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云南省昆明市。这份调查写道,“(昆明人)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活动也随之发生变化。昆明人均年(2004年)消费性支出6472元……教育文化服务及用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占到6%。”调查者显然是持赞赏态度的。而在这则报道中,当代城市青年的学习和书籍报纸杂志的消费所占比例分别为4.3%和3.4%,也就是说,他们教育文化消费占整个消费支出的7.7%。相比之下,这个比例低吗?一点也不低。而记者却由此得出结论称城市青年有“享乐取向”。
学者王则柯在《读书》杂志上举过一个有趣的例子,“上海的孩子半数达不到平均高度”与“上海的孩子半数超过平均高度”,说的其实是一件事,可是受众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人们对文字的反应并非不偏不倚”,正如餐饮消费高达31.1%,而学习消费只占7.7%以及昆明市教育文化达到了6%。“高达”、“只占”,这些数据在记者的文字渲染和煽情下,变得非常吸引眼球,却也失去了它本应该有的意义。王则柯因此而指出,“在论述重大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时候,慎用文字应该是社会责任心的一个标记”。
职场贴士:压力过大:压力过大时应寻求主管协助,不要试图一人承担所有压力,同时在压力到来时,也要主动寻求心理援助,如采用与朋友倾诉交流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