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跳槽还是不跳槽,跳槽的成本有多大,跳槽是成功还是失败?这都是金融精英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对大多数金融人才来说,跳槽不会像电视中演得那么简单:培养你的老东家会索要曾给你的各种“好处”,让你的跳槽成本高达数十万元。
跳槽成本多则数十万元
国有大银行是人才输出重地,但他们不会永远做“冤大头”,最近几年的银行合同,多了许多制约员工跳槽的条款。员工假设要跳槽,先是从部门负责人到银行领导“围追堵截”,见员工实在铁了心要走,则会让员工交上以前行里发给他们的各种好处。
从某银行跳槽的小尹说:“考CFP、AFP的培训费、房屋补贴、以前贷款利率优惠补贴等等,这些曾经给员工的福利都要‘吐出来’,否则就不让你离职。”幸运的是,他的跳槽成本还算比较低。“如果各项费用加起来,我可能要掏10万多元,但我们行里有规定,一笔培训费过五年之后,再离职就不用交钱了;不到五年的,隔年递减,因为我在行里待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这块就很少了。”
作为一家财富管理中心负责人的小杨由于在上一个老东家工作的年限不算太长,并且老东家给她的各项福利比较多,她粗略算了算,跳槽成本高达15万元。“培训费、合同违约金等各项费用向行里交了10多万元。此外,我是下半年跳槽,还浪费了半年约5万元的年终奖。下半年跳槽的成本比上半年要高很多,因此,很多人选择在上半年,拿到年终奖以后再跳槽。”
本地一家银行曾经集资建房,员工购房享受到很大的优惠。“这块优惠比较大,银行规定员工跳槽必须将这块钱补上,因此有个哥们跳槽的成本达到30万元。”小杨说。
跳槽后的头三个月,是适应新环境最重要的时段。“只要对这些注意事项多加留意,相信很快就能在新的工作岗位站稳脚跟。跳槽后的头几个月,一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确保过渡环节平稳度过。”小杨说。
三类金融人才最抢手
金融人才分为多个岗位,不同岗位的人才受青睐程度不一样。而资源类人才、管理人才、技术性人才这三类金融人才最受青睐。“银行要提升业绩,增设新网点,首先会关注第一类人才,那就是高能力的资源型人才。这类人才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一个人可以给银行带来几个亿的存款,并且几乎没有培养成本。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各银行疯狂追逐的对象。第二类人才是行长、副行长、部门负责人之类的管理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成熟优秀的人才不多,因此各银行对此较为重视。第三类人才是理财师等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在银行中的地位不是最高的,而且培养周期比较长,挖别家的人才比自己培养要合算。”
年末的人才大战,招人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拉业务。“今年资本市场相对低迷,存款准备金率创历史新高,银行贷款额度紧张,部分银行在年末敞开招收客户经理,目的就是想‘抢客户’。一个客户经理一年的存款业务有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即使挖人的成本再高,这笔钱所能带来的收益也能消化得了。”小杨说,这也是为什么股份制银行的资金成本要高于国有银行的一个原因。
金融行业高端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青岛大学金融学博士张宗强认为,人才正常流动对于行业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流动过于频繁甚至“挖墙脚”愈演愈烈,带来的冲击也让人担忧。“银行业人才争夺从总体上来看是件好事,竞争会带来活力。但人才的流动也可以视为客户资源的重新洗牌,容易让客户无所适从。”
小心跳槽成习惯
跳槽真是在一步步接近理想状态吗?还是越跳越心慌,越跳越找不到感觉?某职业经理人表示,跳槽往往都是有得有失的,很难判断是成功还是失败。有人经过两次跳槽,职位越来越高,现在成了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权力增大了,收入也较以前高了,从这方面看来,算是成功的。但同时,工作压力大了,责任重了,陪家人的时间少了,从这方面来讲,算是失败的。每一次跳槽都会离开原来的领导和同事,伤感是难免的。“跳槽会带来阵痛,这点无法回避。”
某金融从业人士说道,还有很多金融人才到新环境后“水土不服”,干不下去,短时间内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跳槽。“这就比较失败了,可能是跳槽以前考虑不周。”如果在冲动下陷入频繁跳槽的不良循环中,那就危险了。”职场贴士:增加自信:常使用良好的、积极的词汇暗示自己,可增强自信心。平时尽量从“为什么能做到”方面着想,而 不应围绕“为什么无法做到”打转
下一篇:提高能力帮你度过黑色职场岁月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职场要领 洞悉上司的15种表情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