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问题:
我是去年毕业参加工作的,先在一个小单位工作了半年,感觉不是很理想,就到了现在的单位,也干了也快半年了。当时选这个单位是因为感觉大公司比较正规,但进来了才发现,里面问题也很多;张老师,如果再换工作,有什么办法能事先了解到公司的真实情况,免得进去了再后悔,谢谢!
职业指导:
一
这位朋友,在应聘一个单位的时候的确应该尽量多的去了解该单位的背景情况,这就像在找对象结婚的时候当然要尽可能地先了解一下对方的情况。然而,当部分职业新人把这种要求极端化,其含义变成“在进入一个单位之前要把该单位的内部情况彻底查清”的时候,这种要求本身就变质成了一种我们通常称为“理想状态”的幻想。
结过婚的人都知道: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其实很难真正地了解对方,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不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职业人也很难了解该单位的内部情况和存在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职场的真相是:“事先把一个公司彻底查清”的任务即使是对于那些已经在职场混迹多年的职业老手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就更不用说对于那些正在经历职场“初恋”的职业新人了
目标的虚妄必然导致手段的虚妄,于是,从天而降一种齐天大圣式的“火眼金睛”就成了职业新人进一步的幻想。然而,他们似乎忘了:就连在虚构的故事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要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痛苦地练就。对于职业人来说,职业的“炼丹炉”就是在职业生涯中摸爬滚打的过程,离开了这个过程,职业人又到哪里去获得判断公司优劣的能力呢?
双重的虚妄让部分职业新人陷入了一个悖论当中:一方面,没有火眼金睛就无法避免职业“初恋”的痛苦;而另一方面,爱的能力却要在爱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在悖论中,结果成了原因,而原因又导致结果,就像在泥潭当中:你自拔的努力正是让你陷得更深的理由,而陷得更深又会让你更拼命地自拔,因此,陷入了这种自我绞杀当中,职业新人往往很难自行解脱。
二
进一步分析形成这个心结的原因,我们发现:在很多职业新人的心目当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理想的公司,这个乌托邦式的公司有着完美的战略、完美的管理、完美的上级、完美的同事关系、完美的待遇等等,用形象一点的语言来说,在部分职业新人的心目中有一只白色的乌鸦。
和“白乌鸦”一比,现实中所有的公司当然都只能是些“黑乌鸦”,不是这儿有问题,就是那儿有问题,总之,这位朋友,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是:不理想。不过,既然存在着对“白乌鸦”的幻想,你当然不可能接受“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现实,相反,你会把问题归结为:由于自己缺乏识别“黑乌鸦”的火眼金睛,因此,我们可以说:职业新人的“白乌鸦”情结才是形成职业心结的根本原因。
也正是这种情结让部分职业新人动不动就在干了不久的单位扔职场原子弹,然后,再别职场的“康桥”。说得主动一点,他们的想法是:既然没有火眼金睛,那就一只一只地去试,直到找到那只梦中的“白乌鸦”。不过,在职业新人豪迈的言辞背后,我们还是能够隐约地感受到这种辞职的悲壮色彩,因为他们的话听起来总有点“明年今天就是本人在贵公司的周年,用不了多久,俺又是另一个公司的一条好汉”的意思。
轻轻地我走了,没有带走一丝技能。为了找到那只能给自己带来永久职业幸福的“幸运鸟”,部分职业新人在单位之间死去活来。这样一来,他们的精力自然就没有放在该放的地方,那就是:静下心用几年的时间来掌握一个行业和一个专业最基础的技能。由于没有职业技能作为基础,“好汉们”在职场上也就总长不大,结果,折腾了半天,“白乌鸦”没找到,“好汉们”最终还是得在某一只“黑乌鸦”那里从头再来。
三
很多职业人就是在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才明白:“白乌鸦”是不存在的,在职场的现实中,再优秀的公司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与其把自己的职业幸福寄托在外在的“白乌鸦”身上,倒不如把这种幸福建立在自身职业技能的提高上。这种选择不但是职业生涯本身的要求,而且也能让幻想自圆其说。试想:如果你不具备职业技能,就算真的存在理想中的“白乌鸦”公司,人家也不会要你,因为要了你这个不完美的员工,“白乌鸦”也就不那么白了。
其实,对于刚刚接触职业生活的职业新人来说,对现实产生一些不完美的感觉也是很正常的,只不过,他们需要尽快地进行适应并对心态进行调整。职业新人们需要理解的一点是: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公司存在问题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道理很简单:正是由于公司的不完美,职业人才有发挥才能的可能;在这种意义上,对职业新人来说,公司是否完美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职业新人是否有机会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
有了这样的判断标准,职业新人就不会去苛求公司的完美度,而是把精力放在自身的提高上面。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走出职业的心结,这就像:只有理解了“初恋不需要火眼金睛”,美好的爱情生活才真正有开始的可能。
职场贴士:大学生迈出校园初涉职场,要调整状态,摆平心态,放低姿态,处事常态,摸清情态。做好以上几点,方能从心会意,恣意婀娜,尽态极妍,畅所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