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劳动法规

劳动法规

受礼与受贿的法律界定

分类: 劳动法规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9-29

阅读 :253

     “受礼”作为当今社会较为普通的现象,形式多样,性质也各不相同。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亲戚、朋友相互赠送礼品,既能互相周济,更能联络感情,因此,受礼不等于就是受贿。但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以“送礼”的形式掩盖其行贿的目的,大肆进行行贿活动。有的一次礼金就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一些国家工作人员面对丰厚的“礼金”或“礼品”不能自持,欣然笑纳,并为他人谋取利益,这就改变了一般受礼的性质,走上了犯罪道路。
    
     要正确界定受礼与受贿的区别,既要考虑礼金的数额、送礼的原因、双方的关系等,又要注意结合有关政策和法律,做到既不能扩大打击面,把那些正常的礼尚往来或仅是一般的违纪行为当成犯罪处理,又不能被“形礼实贿”的假象所迷惑,放纵那些真正的贿赂犯罪分子。实践中受贿与受礼的差异性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受礼与受贿的主体关系的性质不同。一般来说,受礼双方是亲朋好友或其他特殊亲密的私人关系,而受贿主体双方的关系往往具有利害关系,其实质是权钱交易关系。当然如何界定亲朋好友的范围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要考虑我国的传统,又要参照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还应有利于同贿赂犯罪斗争的需要。
    
     二、受礼与受贿主体关系产生的基础不同,维持的时间也不同。受礼主体双方关系产生的基础是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私人感情关系,且双方关系维系的时间比较长,具有长期性的特征,并且有的在受礼者具有特定的身份之前就建立了这种私人关系,受贿主体双方关系维持的时间比较短,且有临时性的特征,往往是办完事这种关系也就结束了。
    
     三、受礼与受贿主体的动机、目的以及对接受财物的认识不同。在受礼的情形下,送礼者是基于亲友情义而将财物无偿送与他人,并不要求得到回报,受礼者知道送财物是出于亲朋好友之间特殊的私人感情,其目的是互相帮助、解决困难,或是进一步加深这种感情。而在受贿的情况下,给予财物的一方是以利用他人职权为自己谋取利益或请托解决某一问题为目的,而将财物给予他人,送财物是要得到报偿的。
    
     四、受礼与受贿的行为方式和数额大小不同。受礼一般是公开进行的,且往往是以逢年过节、生病住院、婚丧嫁娶等与家庭有关的事务为契机,礼品的数额也较小,而受贿则总是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受贿的时间也往往是在谋取利益前夕,谋取利益的过程中或取得利益后不久,礼品数额也较大。
    
     五、受礼与受贿在是否为对方谋取利益或谋取何种利益不同。一般来说,送礼者不要求受礼者为其谋取特定的利益,即使有时送礼者也托受礼者帮忙办理一些事情,但这种谋事与受礼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受礼者的谋利行为也往往不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而受贿者利用职务之便为对方谋取利益则是以收受数额较大的财物作为其为对方谋利的必要条件。
    
     当然以上比较只是受礼与受贿的一般区别,实践中还应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依照法律与政策的规定加以仔细的斟酌和鉴别,才能对二者加以正确的区分。

职场贴士:很多公司都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新同事到来时,大家都会送一点小礼物表示欢迎。但不少人是礼物照送,但流于形式,并不想彼此真正成为朋友。而对于一个连身边的人都懒得结交的人来说,更不要指望他有心交往很多四面八方的有用的朋友。如今这个社会,完全是靠人际关系网来工作和运作的,需要别人帮忙时,从何向别人主动开口?

 

  

下一篇:劳动合同法考验企业用人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解读劳动合同法:过渡性规定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