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我国的学校无论是政府拨款,还是企业、相关行业部门的投资,其本质上都是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之公共体现,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情况调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文化素质的不断发展,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健康的意识也日益深入人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与日俱增,本研究基于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有助于缓解大众体育场馆等资源匮乏的困境,由此提出中学体育资源实施社会共享,为体育健身者服务这一论题。在对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进行了体育资源的有关调研的基础上,掌握了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推动苏州其他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的落实,为其他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提供理论及实践的参考。
通过査阅大量文献资料,访问了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学校的体育相关负责人、体育教师和锻炼群众,实地考察,比较全面的对当前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的共享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部分共享,存在较大共享空间;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周边群众分享资源,存在较高分享要求;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实施共享,存在较多共享困惑。为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的有效性,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体育健身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资源共享的困惑消除工作。
关键词: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研究背景
1.1.1国家、省、市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政策法规
《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和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带动了全国人民的体育锻炼情绪,要有与之对应的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基础条件。将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要融入城市的总体布局,在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指出.根据2002年国家发布的《关于进一歩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认识公共体育设施的重要性,大力建设公共体育设施.2003年在国家公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给出了比较详尽、明确的要求。2006年,国家在部分省市推广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全国其他省市地区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并为此制定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申请的有关制度。在2009年国家出台《全民健身条例》,其中要求:学校在非上课日对学生共享学校体育资源,提倡公办学校的体育资源能与周边体育健身者共享。在条例中也对地方政府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其对辖区内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学校在物质上予以补贴,精神上予以鼓励。并对学校担心的安全等问题也进行了考量,由地方政府予以经济上的补贴。实施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学校可以根据共享管理的实际情况适当向体育健身者收费。
江苏省在全国第一个提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最迟到2015年将建立起全省的公共健身体系。江苏省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不再只停留在口头上,口头上鼓励、提倡、倡议,而是想尽办法让有条件的学校先实施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部分学校通过适当改造来满足共享的有关要求从而实现共享。有关专家也建议,江苏省要尽快制定出与之相关的制度、法律,为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保驾护航,做到有法可依。
各省市相继出台关于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法律、制度,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布局。各级政府指定的法规、制度、办法对学校的体育资源实施社会共享提供了法律支撑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苏州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方案》、《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管理办法》、《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考核细则及办法》、《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各部门工作职责》,为苏州中小学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保驾护航.
1.1.2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必要性
我国的学校无论是政府拨款,还是企业、相关行业部门的投资,其本质上都是纳税人的纳税行为之公共体现。学校只归属某一个部门,只向某一个特定群体负责,是对学校公共性的悖离。受学校的公共性制约,学校体育资源虽然属于学校设立者所有,但同时也应属于社会,提供的体育服务应能够覆盖,甚至超出设立者自身体育需求。这个公共性不应只停留在性质判断,还应表现在学校体育资源实际使用行为的社会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提供相关服务。为此,就要打破学校设立者所有,要求学校现有的体育资源使用制度要与时俱进,适应我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逐渐改变学校体育资源的专属性、封闭性,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民心所向。
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遇到的困难。通过近些年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相关企业不断加大体育设施建造的金额,使得我国的体育资源特别是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无论是场地的数量还是金额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这个方面讲可喜可贺。
但是,我们也发现我国的公共体育资源还有很多问题。如公共体育资源较国外发达国家仍较差,地理分布上不均衡,部分公共体育资源因多方面原因无法实现社会共享,部分体育设施没有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2004年以前,我国体育场地建造平均每人148.5元人民币,体育场地平均每人仅1.03?,国家及集体投入占了绝大部分,社会力量兴建公共体育设施较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体育场地设施所有者。城市和城市,城市和农村,东部沿海和中部、西部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上看,我国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奇怪现象,即两头锻炼人群所占比例大,青少年(16-21岁)和老年人(71-75岁)占该年龄段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6.1%和31.8%,而中年人(41-45岁)只占6.7%.在我国体育锻炼的氛围还不够,一些人急来抱佛脚,生病才知道健康的重要,才知道锻炼的重要.有关研究表明,四成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选择路边,选择在周边公园、小游园和自家健身的排在了第二位,选择在较高等级收费体育场馆的排在第三。我国经济近年来取得了快速持续发展,但体育发展明显滞后,特别是群众体育。2008年我国取得了奥运会金牌数第一的好成绩,是名符其实的体育大国,但非体育强国。要完成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型,就必须大力发展基层群众体育,与之配套的体育资源要提高保障。短时间内建设大量体育设施,培育大量体育人才等几乎不可能,也没必要重复建设而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学校的体育资源能适时满足相关的需求,提供基础保障,所以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势在必行。
1.1.3.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锻炼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GDP位列全球第二,我国的体育工作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健康的理念,体育锻炼的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广大学生作为群众锻炼人群的一部分,除具有公共性以外,还具有其特有属性。学生接受的体育锻炼方法大都是学校体育的锻炼方法,对锻炼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等往往具有学校的色彩。比如,学生喜欢的篮球项目,要求其要有篮球场、篮球架、篮球等场地器材资源,而这些资源作为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来说较难获得。从而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体育锻炼行为的产生困难重重,学生体质近年来逐年下降。要增加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发展学生体质,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渠道之一。此外,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也能够实现体育课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是课内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有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体育运动技能的巩固与发展,从而产生终身体育锻炼行为。
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能适时满足不断增长的体育锻炼的需求,为其提供基础保障。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能极大地丰富所在社区的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进而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取得社会对学校、乃至对教育的理解与支持,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1.1.4各省市关于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张宏等在《广东省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的实证研究》一文中对广东省的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共享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和有效的措施,找到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对应的建议。其体育场馆开放的有小学,还有中学和职业学校。篮球场、田径场、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和游泳馆,其中有87.4%的体育场馆实行按时免费开放。开放的时间大都为,双休日、节假日全天开放,工作日期间则在学生不在校时开放。其比较值得借鉴的做法有以下几各方面,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了相关制度规范,以此来规范开放行为;政府部门大力推进,功不可没;对外开放运营机制百花齐放,有社会化专业管理运营、学校和社区共同运作、学校相关部门管理运营,其中学校相关部门管理运营所占比例仍然大。也发现了部分不可回避的不足和困惑,如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负担,增加人员的工作量,开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因开放所增加设备维保、人员经费等资金落实的困难。本文相应的也提出了建议,将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开放与有关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对做的好的学校给予物质及精神上的鼓励,通过统筹管理的办法解,理顺各种关系解决开放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做好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
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时都会遇到的安全隐患,可通过政府购买公众体育锻炼相关保险,解决学校在这方面的担心,上海市已经先试先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对于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所带来的管理压力,通过学校和社会上有资质的单位和组织合作,共同管理,减少带来的管理困惑。其中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利用社会现有的体育资源开展共享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收取部分费用,聘用有资质的管理人员、职业及半职业体育人士,专业体育商务公司等来实现有效管理,科学化管理。
对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损耗的问题上,北京市的部分学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开放所得、学校经费支出、地方政府拨款。政府财政支持必不可少,另外实施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收取必要的费用。
长春市统筹考虑,考虑到学校缺乏专门的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人员,专门增加此职位,还出台了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开放管理的规定和办法,以此来保证开放工作的有序规范.苏州市在2011年8月提出要盘活现有体育设施资源,2013年3月,苏州市教育局对所有学校进行摸底、调研,了解学校的相关情况,并由学校制定开放准备项目预算。2013年11月,苏州市政府协调教育局、财政局等部门,进一步解决开放准备过程中的资金、管理方式等实际问题。2013年12月底,向社会开放。苏州市教育局通过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苏州电视台、苏州教育网等相关媒体向社会公布,苏州各县市区均不同程度地将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苏州市区25所学校(24所为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一所为苏州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将开放体育设施。后经调查,因未能隔离教学与运动区、施工等因素影响,实际开放20所,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开放群众知晓率高。苏州市教育局统一制作了“免费开放点”、“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管理规定”公示牌,悬挂于相关学校门口。相关开放学校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按计划实施,实现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共享。各学校制定开放工作管理办法、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具体负责人,并上报教育局。此外,苏州市教育局还统一为大众体育健身者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解决学校后顾之忧。
苏州市教育局主导,集中改造,积极推进开放。各开放学校积极参与,改造或增设教学运动隔离栏,增设监控设备,增加保安值班,增加垃圾桶和保洁巡查力度,增加管理人员管理,积极推进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苏州市各部委办局紧密合作,稳步推进。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需要各相关单位紧密合作,《苏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工作委员会应运而生,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相关部委办局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成立了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管理规定》,开放学校所在派出所,定时与不定时到开放学校巡查、打点,协助开放的学校抓好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完成对开放学校的硬件改造,如增设教学区与运动的隔离栏、增设运动场摄像头、完善体育运动设施等,增加管理及服务人员经费支出。
苏州注重建章立制,力求长效。为了确保开放水平和效果,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按照苏州市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精神,各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学校都相应的制定了学校的运行管理的制度,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运行机制。此外,对实施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学校进行补贴形成制度,每年苏州市财政局专用经费等方式对开放学校进行补贴,苏州市体育局采用专项投入、捐赠体育器材等方式对开放学校进行扶持。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苏州市教育局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与学校的考核挂钩,与评比、评先挂钩,并制定了相关的考核制度。苏州市教育局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学校,并把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打造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示范效应。
苏州工业园区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实践上,主要是通过共享园区不同区域的学校体育资源,根据运动场地设施与教学区的隔离情况等,共享学校的项目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共享篮球场,有的学校共享足球场、田径场,有的学校共享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双休日、节假日与社会免费共享。同时增加部分共享场地在工作日期间的晚上灯光球场(18:30-21:30),为此相关学校增设灯光等设备。
1.2研究意义
在对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进行了体育资源的有关调研的基础上,掌握了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推动苏州其他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工作的落实,为其他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提供理论及实践的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苏州市民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生活的信念已经从为生存而活转变为健康快乐的生活。健康观的形成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由此与有限的锻炼场地这一客观条件产生矛盾。加之苏州城市化进程较快,古城保护等因素影响,导致大众健身的体育设施越来越少,使得这一矛盾更加激烈。苏州经济发展水平高,地级市中GDP多年全国第一,苏州市民健身的愿望迫切,中老年居民较多,对体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市区内特别是古城区内体育资源的相应匮乏,迫切要求共享学校体育资源,且国家层面要求学校体育资源共享,苏州市政府亦提出开放构想。节假日是孩子们最期盼的日子,但紧锁的学校人门让他们没有挥洒汗水、体验运动带来快乐的机会。加上近年来网络的迅猛发展,许多孩子沉迷网络,最终导致我国靑少年体质下降、近视率增加、心理问题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中学体育设施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崇低碳节能的社会,资源的限制与浪费与时代的主旋律不符,而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涵盖了苏州古城区及沧浪新城、金阊新城、平江新城。
因此从中学体育设施资源、群众的锻炼需求、对引导和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义和节约资源四个方面可以看出,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设施资源社会共享的必要性。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国内关于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
2.1.1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研究综述
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地位不同于基础教育,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划拨给高校的经费相对较多,用于配套的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资金也相对较为充裕。有关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研究相对较多,且在现状调研、资源配置、经营管理等方面各有侧重点。
翁惠根和金钦昌(1995年)较早关注了高等院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问题,并对沿海10省市30所普通高校进行了现状调研,结果显示:高等院校体育资源中场馆设施因使用权和所有权界定不明,使高等院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进程缓慢,处于尝试性地社会共享阶段。
沈谊(1996年)在《论高校参与“全民健身计划”的意义和途径》中指出,高校可以以学校的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为依托,成立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体育俱乐部,从而达到学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同时还需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让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向会共享工作能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雷历(2001年)在《对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开放的优势分析》一文,对北京市的7所对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设施,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经济效益的高校进行了实地的调研,结果显示:“7所高校的优势在于:对各种社会关系处理相对得当;有偿开放的软硬件条件优越、具有吸引力;尝试了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手段,经营管理不断完善;有偿收入补充投入;有效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开放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曹可强(2004年)在《高校体育场地的社会开放策略》中提出,当前只有28.5%的市民能利用学校和单位的体育场馆资源进行体育锻炼,大多数的居民体育锻炼场地还局限于公园、公路边等非正规场所。并且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收费和怎样与社会共享作了了探讨,强调了体育场馆设施向社会开放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实实在在的需要.俞峰(2005年)在《对上海市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及研究》一文中,结果显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是在以创造开放营业收入为辅助,以教育教学前提下实施的社会共享。所以,管理者的运营方式要灵活机动;影响群众到高校体进行有偿健身的主要因素是:体育场馆设施状况好坏、收费是否合理、周边交通是否方面等.姚春华(2006年)在硕士论文《对苏州体育资源与学校共享》中指出:苏州市多数高校领导认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应该社会共享,但实际的情况却不尽人意,体育场馆设备资源与社会共享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少,即使开放,开放的项目也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效应。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校担心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训练、体育活动、业余竞赛以及开放所带来得一系列安全、管理、经费等原因.刘小平(2006年)在《对我国高校体育场地与人力资源及社会共享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中指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方式上主要是有偿开放,在高校与社会共享体育场馆方面主要表现出随机性和缺乏系统性。进一步提出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员直接影响着群众体育锻炼的深入持续开展.有关高等院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相对较早,研究的时间跨度也较大,并且不同地区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所以,在研究得出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但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各个时期、各个区域的特点,如:发达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比中西部地区优越,向社会开放的程度也更高,社会化程度较高;在发展历程上,走过了从无偿到无偿与有偿相结合;从非专业到相对专业的管理之路。
张勇(2006年)在《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探讨》一文中,以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为例,对其实施社会共享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得出: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共享的管理模式和特征,提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建议,比如:管理理念需不断更新;努力培养优秀稳定的管理团队等.翁国柱(2006年)在《对福州5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和经营效益》一文中指出:从高效体育场馆资源的分配情况、现有的场馆资源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相关要求作了比较分析、体育场馆规划布局的特点进行了相关阐述.刘小平(2007年)在《资源配置理论下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探讨》中,在资源配置理论的角度下,清晰地阐述了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的涵义,并指出高校体育资源实现社会共享的意义所在,进而提出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实现社会共享的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各位专家学者的文献研究,我们知道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与公共的体育场馆之间具有相同的共性,还有很多特殊性,在与社会共享的前提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竞赛等。怎样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利用率,规避相关风险,实施有效管理。本研究将学习高校研究的方法与策略,对苏州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当前我市教育局直属中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现状,提出建议。
2.1.2中小学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研究综述
周俊平(2003年)在《浙江省一级中学体育场馆设施节假日开放的调查与分析》一文中,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得出,浙江省一级普通重点中学体育场馆设施节假日开放情况不容乐观,很多体育工作者甚至是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领导不能理解《全民健身纲要》精神,浙江省一级中学体育场馆设施使用率很低,造成了公共体育资源的浪费。
为此,提出学校的开放场馆资源,加强群众锻炼宣传,成立体育俱乐部,部分收取合理费用以馆养馆,同时注重社会效益等建议.
李敬会等(2004年)在《浦东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可行性研究》中,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可行性,发现开放所面临的问题。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得出浦东新区中小学建设有非常优质的体育资源,可以有计划地与社会共享的结论,建议努力推进浦东新区中小学体育设施资源社会共享.张岩(2008年)在《关于中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管理模式研究》中指出,中学体育设施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开展好群众体育锻炼运动、有效解决广大群众体育锻炼场地设施不足的困难,有序推动学校体育设施的对外开放是破解之路。在短期内,全部依靠政府投资兴建居民健身所需的体育设施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只能提高场地设施的利用率,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挖掘各种潜能,才是可行的办法。市场化的专业体育公司承包模式、学校和社区共同管理模式、学校专门部门管理模式三种模式。建议实行适当的管理模式的前提是要先建立起相应的中小学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机构.王亚达等(2009年)在《宁波市农村中学体育场馆开放利用的现状与对策》中,通过对宁波农村中学的体育场馆社会共享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农村中学体育场地馆社会共享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的体育资源要实现社会共享,首先要满足自身需求,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共享的对策:通过加强沟通,优化管理就能实现学校、居民双赢.
张智敏等(2010年)在《中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运营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大同市为例》中,得出了大同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模式的所取得的优秀经验,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可以使学校向社会展示良好形象,但客观上有效缓减群众体育锻炼对体育场馆设施的迫切需求。大同市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时间段能基本满足群众体育锻炼的需求,但是工作日(周一--周五)的开放时间上还可以挖掘。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共享工作大都由体育组负责,开放所得反补场馆维护,会员制的实施有助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是大同市的学校向社会开放的主要项目,在开放的同时能适时地进行体育培训和适当的体育指导.杜雪松(2012年)等在《衡水市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中,比较深入的研究了衡水市的体育场馆的基本情况,得出衡水市的体育场馆资源大都(70%)在分布于学校中,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其余均不与社会共享,造成公共体育资源的浪费,而闲置的体育场馆资源同样需要维保。学校的体育资源怎样实现与社会共享,达到体育锻炼者、学校的双赢效果,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探索.
1995年至今,国家及各级政府颁布了很多政策,推动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在满足学校自身正常的教育教学训练基础上积极与社会共享学校体育资源,灵活安排共享时间,共享尽可能多的项目,室内部分适当收费以弥补运营带来的资金不足,同时兼顾其社会性。
目前推动学校的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合理利用现有的法律、文件、政策、办法,有效开展共享活动。作为各级政府和立法机关要从全局出发,尽早出台专门的法规、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理顺各方关系,为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提供保障。总体上,理论研究相对较多,缺少实证方面的研究;高校研究的较多,中小学研究的相对较少。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差异较大,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的做法上,有其相似点,同时也存在不同。
2.2国外关于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研究
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国外部分的研究也不少,其中《国外学校体育设施及开放现状述评》相对较为典型。它对美、德、日、韩、英、法等发达国家对于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建设有较为全面的规划,相关建设用地有规划,政府买单,对于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有较为固定的规范。此外,国外发达国家比较愿意致力于建筑立面效果和细致的功能,以此来召唤学生主动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从而推动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实现社会共享。在做法上,通过立律来保障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能够顺利共享,为周边的体育锻炼者和体育资源共享学校营造适合的锻炼氛围。从目前国外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情况来看,国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立足自身,从不同的角度出台了一揽子的办法,确保资金落实到位,资金保障,通过立法专门制定了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具体实施中也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对我国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下一篇: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国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问题探究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