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攻略 > 职场新人

职场新人

就业不是比爹

分类: 职场新人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12-21

阅读 :530

社会网络仿佛一根藤,社会资源仿佛是那些瓜,你要想吃这个瓜,你就顺着这个藤去摸。问题是你有藤吗?

麦可思的一份调查显示,城里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好就业,在最难就业的大学生中,来自边远农村与老少边穷地区者相对比较多。这个一点不意外,假定我们大家都不自己努力,仅仅靠原来的社会关系,那当然城市或者本地的学生依靠社会关系就可以取胜——谁的爹狠点儿,谁的工作就好点儿。不过,谁的爹也不是万能的,真的靠爹也就是在爹的一亩三分自留地的关系里面转悠了,爹托爹也托不了多远,托来托去也未必是喜欢或者擅长的活儿。

而要改变这个态势的惟一可能,就是在大学努力在陌生人中建设属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大学最重要的是为社会输送人才,是到社会上寻求岗位,是要跟社会上的资源建立链接的。社会关系有多大,你的提升、你的机会就有多大。

很多人为什么到了大四的时候找不到工作,你社会上认识几个人?你说我临时认识一个人,那你只能做临时工;你认识一个老朋友,他给你提供支持的机会就比较多。社会资源是依循社会网络分布的。社会网络仿佛一根藤,社会资源仿佛是那些瓜,你要想吃这个瓜,你就顺着这个藤去摸。问题是你有藤吗?所以其实在我们大学时代的时候,建藤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常鼓励大学生参加多种社会场合,发名片,每发出100张,你能收到多少张呢?40%。如果你给人家写邮件,有多少人会回你呢?15%。在回邮件的这些人中有多少人会成为你真正可以有一定程度交往的朋友呢?1/5。一年你发出100张名片,意味着一年你会增加社会上一到两个有一定交往价值的朋友,四年就会有五六个,咱道儿上有人了!衡量社会关系的时候,你发现有一个是个体户,有一个是公务员,有一个是大学教授,有一个是媒体记者。干不同行业的人越多,意味着对你提供各种不同帮助的人会越多。

在我21岁读研一的时候,我到北大去拜访著名的法学家、宪法行政法的权威龚祥瑞教授。我跟他素不相识,他在家里开课,我就到他家敲门去听课。讲完后,我举手发表了几个观点,老师就大为欣赏。回家以后,收到教授给我写的信。教授78岁,我21岁,龚教授抬头是:“岳弟台端,北京一晤,闻弟数言,受益匪浅。”写了满满一页纸,署名“兄祥瑞”。在我24岁以前,就是在我的大学和研究生期间,认识了十多位这样的教授。很多事情如果一个人在黑暗中间痛苦地摸索,那你的时间成本太高了。你再多活20年也摸索不出什么名堂来,但你在有些领域中间,得人指点你些什么东西,特别是在江湖上面还有些地位的人、明白一些奥妙的人,他给你指点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就有所谓“shortcut”,捷径。你不需要摸索,直接跟着走就行了。

所以认识陌生人不是只是说简单地积累社会经验,是使得当你重构人生版图的时候,你可以用跟同龄人不一样的方式。资源有两种获得方式:一种获得方式,所有的资源靠你自己痛苦的摸索,另一种则是有人愿意将资源转移给你。当你扩大社会交往面的时候,你的资源获得方式将会多样化。所以不要整天呆在学校里,要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圈子多样化。多样化是我们的社会资本,也是我们的社会关系藤蔓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我们不需要也不能光依赖比爹,我们需要比的恰恰是在陌生人中发展起来的社会关系。

下一篇:职场孔雀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别把自己当成了“路人甲”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