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攻略 > 职场生涯

职场生涯

21岁赚到百万的域名大王:张向宁

分类: 职场生涯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9-27

阅读 :348

  [rzzch.cn]报道:有人总结张向宁的特点:前瞻性、理性光辉、创业精神……这些性格特点都成为推进张向宁事业进展的一个个重要因素,然而在他对“天下互联”的诠释中,在他睿智的言语之间,直袭而来的还是另一种气魄——霸气。

  从介绍来意到整个公司部门内部操作流程,与张向宁的约见只用了30分钟的时间,足以令人感觉到“天下互联”——这个立志于走向国际化的公司如何运用他们高效办公在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着。

  进入“天下互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国际知名企业的杰出贡献者:Amazon的杰弗瑞·贝索斯、Sun电子计算机公司的爱德华·桑德、Cisco思科系统公司的约翰·钱伯斯……这些业界名人的贡献和他们所超越的成就,都一一列在前台一面墙上,市场总监吕兰亭介绍:这些成功人士从侧面展示了“天下互联”的企业文化——创业、创新;也昭示着“天下互联”的野心和凌云之志。

  21岁的百万富翁

  “如果按照规则来出牌,符合逻辑地去做一件事情,我的优势就不能体现。我的优势在于开辟一条‘新路’,走一条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路。我是一个很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人。”张向宁对自己的诠释恰到好处,正如他十几年来的发展——“不按规则出牌”是他的特点。

  16岁的张向宁有着对物理学的偏执和狂热,渴望能比爱因斯坦更早成功的他,早在少年时代便已经开始在宇宙论、量子论等物理学领域进行钻研。1989年,16岁的他为节省北京大学一年的军训时间来研究专业知识而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两年后,大学生活的呆板和教育体制的枯燥无味,使张向宁决定选择出国留学。这样的决定意味着他将放弃名牌大学的毕业资格。

  而张向宁说:“我总是在把握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选择创造环境而不是适应环境。”正当张向宁在为出国做准备时,年迈的父亲突然病倒,这使得张向宁出国之行不得不搁浅。父亲病好后,张向宁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路”——放弃了学业却又出国未果,怀着满腹才干和宏伟志向却不知道该如何施展,他进入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艰难抉择。几经思忖,18岁的张向宁选择了一条白手起家的创业之路。

  虽然张向宁的成名来自“万网”——这个在互联网冬天存活下来的少量企业之一。但早在1993年,21岁的张向宁通过做国际贸易就赚来了他人生中第一个1百万。这对一个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普通家庭来说,并不是小数目。21岁的百万富翁并没有为此而欣喜若狂甚至挥霍无度,而是更加谨慎地思考下一步的创业计划。张向宁的想法是:要做自己真正的事业。张向宁几乎与丁磊、雷军等人同时看到了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在筹备了1年多的时间后,1995年底1996年初,张向宁与哥哥张向东一起注册了“万网”。

  万网创立之初,就联合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许多媒体,为几百家中国知名企业从国外投机商手中,抢回了企业的域名,万网作为域名卫士,而为人称道。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几十万家企业都成了万网的用户,万网很快成为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而当时的张向宁,则被人戏称为域名大王。有人说,张向宁少年得志,成功来得如此容易。而如今,张向宁提起创业,不由得感慨:“当初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当我们做好一切准备投入到互联网中才发现,其实很多商业模式都不是很清晰。我们带着几个兵、几员将,以200万的小资金去赶互联网的大潮,力量之微弱可想而知。”

  创造不合逻辑的结果

  “97年,我们借来了钱继续经营万网。记得当时是4间屋子,炎热的夏天我们舍不得买空调,穿着背心在办公。没有女同事的时候还做做‘膀爷’。”其实这些苦不值得一提,关键是定力。”张向宁回想起这些亦苦亦甜的日子,淡淡微笑之中似乎回味无穷。

  1999年,“万网”迎来了IDG的风险投资,2000年的第二期融资也是洋资本——美国新桥,万网成为中国最大的域名和托管服务提供商。首次创业、年纪尚轻、无任何经验借鉴、小资本投入……这些与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的弱势因素却成就了成功的“万网”,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之一。用张向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不合逻辑的结果”,而张向宁偏偏最善于创造不合逻辑的结果。

  紧接着,张向宁又做出了另一个惊人决定——离开万网,二次创业。

  业界传闻四起。董事会决定?兄弟不和?对张向宁不合逻辑的决策充满了怀疑和猜测。然而,张向宁心中又开始酝酿了一个新的目标。2000年,张向宁着手二次创业正值互联网严冬到来之前,纳市一泻千里,所有人开始对互联网持否定态度。而此时的张向宁以审视、长远的目光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的希望——互联网的个性化。他开始酝酿如何以个性化的商业模式来超越Google。2000年底,张向宁注册了非常易公司(VeryE)。2004年3月,VeryE公司在得到日本三井住友保险公司的风险投资后,重组为“天下互联”集团,张向宁出任董事长兼CEO。“天下互联”——体现着张向宁的野心和霸气:“under the heavy,天底下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事情都与我们有关!”

  在个性化服务市场挑战Google

  “兼容天下互联网事业”——这个宏伟目标让“天下互联”的商业模式和业务范围都向着个性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起来。“天下互联”首先大力推行“窄告”模式,并发起“窄告联盟”。客户可将窄告直接投放到与之内容相关的网络媒体上的文章周围,同时窄告还会根据浏览者的偏好、使用习性、地理位置、访问历史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将窄告投放到真正感兴趣的浏览者面前。它不仅可以按语义投放,还可按地区投放、按访问者投放、全国性投放。

  凭着投放空间、时效等优势,窄告迅速走红互联网,“天下互联”的名气也由此提升。窄告是个性化的网络定向广告,是与内容相关联的网络分众广告。张向宁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网络分众广告第一人,网络定向广告的成功开拓者、广告先锋。张向宁说,Google只是将自己一家的流量变成了现金,窄告在做的事情,是要将所有的流量变现。因此,窄告肯定比Google更值钱,窄告只是超越Google模式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天下互联”还设立了立志于“披露财经资讯,改善投资者关系”的中国商业电讯以及个性化网络信息监测、提供服务中国网络情报中心两大业务模式。如今,“天下互联”的事业蒸蒸日上,张向宁所倡导的窄告商业模式也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张向宁的二次创业再度成功。

  33岁的张向宁已经已经有3次成功的融资经验,作为创业者,他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运作自如。此时,比较在万网得到新桥900万美元的投资时却选择离开,张向宁的选择便是顺理成章:“当时离开万网只是觉得我的志向远远超过万网的成功层次。但4年前,还说不清楚是这种志向是什么。现在这种意识越来越清晰,我要做的是比Google更伟大的事业。要超越这个800亿美元的公司,那么万网900万美元的投资也就微不足道了。”张向宁坦言,由此带动中国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重视,最终是否由“天下互联”赢得这场竞赛并不重要。“以前认为第一次创业非常艰苦,然而在二次创业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实际上超越了第一次。创立一种在全球都是创新的商业模式是一种挑战,等你想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时候,这种挑战往往会被称为‘未被证实’,也就是说周围的人对我们所做的事业抱有不确定性的看法。”

  “天下互联,我们的名字很大气,和我们的志向一样远大。我们的目标是国际化,让全球人都尊敬这个公司……”有人总结张向宁的特点:前瞻性、理性光辉、创业精神……这些性格特点都成为推进张向宁事业进展的一个个重要因素,然而在他对“天下互联”的诠释中,在他睿智的言语之间,直袭而来的还是另一种气魄——霸气。

  创新和职业:社会需要培养的能力

  张向宁分析:“真正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并不多,我们一天到晚在讲创新,在中国环境下,创新并不容易。中国公司到目前为止,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公司几乎都是拷贝了外国的商业模式,真正由中国本土企业创新而来的行业模式少之又少。”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张向宁选择创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面对着挑剔和怀疑的目光,张向宁始终坚持走自己的创新之路。张向宁认为,在中国经营一家公司,一方面很容易,一方面很困难。困难在于中国企业理念、从业人员对职业的理念理解得不深刻,并没有形成一个职业社会的概念。容易,竞争对手都是不堪一击的。具备专业能力的人遍地都是,但具备职业能力的人并不多见。从小培养职业观念。对这个社会是承担一份责任的。所以张向宁对“天下互联”所灌输的文化是:创业、创新,并且培养每位员工的职业能力。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在技术上,抑或商业模式上,无疑“天下互联”已经成为迈向国际的企业。

  如今,张向宁与哥哥张向东各自执掌一方事业,从小羡慕“莱特兄弟”的二人虽然还未在自己所热爱的物理学领域有重大建树,却在互联网大潮中共同进步。业界有打趣的说法,以比尔·盖茨之说喻张向宁为“张尔·盖茨”,一方面是对他学业未成却事业成功的隐喻;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为互联网所做贡献的肯定。

  张向宁对自己的评价是——少见的。他说,有一些人的生活模式是被别人决定的,而他总是在改造自己,他是一个创造环境的人。“一般的成功者会学着适应环境,而我向来是在改造环境。”他说,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再让别人去认可你的价值。张向宁从不把努力放在让别人认可上,而是集中精力让自己更成功,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就这样,33岁的张向宁以自信、远见、智慧和霸气,逐步实现他的鸿鹄之志——“天下互联” 。

    司新颖,笔名老猫,真名知道的人少,“老猫”知道的人多。干过报纸总编、电视节目总策划,写专栏,出过书,现在还是搜狐的所谓名人博客……用他博客里面的话来描述是:“猫猫她爸,专栏作家;傻大笨粗,基本文化。”可就是这个自认为“傻大笨粗”的人,早在2003年,就已经让小小的书签,给他挣回来过一部1万多元的组合音响。那时司新颖的小说《痛苦缓期执行》将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为全球知名音响厂商做市场的朱星海找到他,问:“你的书发行量不小,读者群又是特定那群人,有没有一个合适的方式把我的产品和你的书结合起来?”

    “我当时没有多想,就说那就加个书签吧,把你们的音响印到上面。”司新颖介绍道,“当时也没有什么商业意识,就是想着要帮朋友一个忙。”没想到后来音响公司还付了酬劳——一套组合音响。司新颖一算,乖乖,稿费才1万多块钱,小书签换回来的音响市价却比稿费还要高。

    “虽然大家看的是我的书,但我书里面这么一个小小的纸片,创造的价值却比我的书还大,并且潜在价值更大,这是不是可以打破传统图书出版的盈利模式呢?”司新颖当时就和铁哥们儿,也是榕树下出版的总经理路金波商量。他们发现,不但国内就是国际上也没有这种在书里面做广告的模式。“我就纳闷:为什么没有人做呢,我也做过媒体,报纸杂志都是靠发行和广告两条腿盈利,为什么书就不可以呢,要是给书引入一些画龙点睛的广告,说不定还可以把书价给降下来呢。”

    司新颖越琢磨越觉得这是个好点子,“我做过近10年传媒,一直在想什么样的东西能够更有效地到达用户群那里而不产生浪费。”他对记者说起了他对书籍市场的理解:“大众媒体针对大众,即使是有了频道或者版面分类,也无法知道你的读者是到底是谁,会不会认真看也不知道;但是书就不一样了,书是迄今为止我见过分类最细最全的媒体,光小说就分爱情小说、文艺小说、商战小说、官场小说、战争小说……少儿读物,他也分为学龄前儿童读物,5-7岁读物,7-9岁读物……什么样的书有什么样的读者,这样我们就可以依靠书的分类找到他相应的读者群,而这个读者群恰恰正是商品和厂家要的用户群!”

    “所以我就有了‘以书为媒’,做书籍广告的想法。”司新颖从2004年便开始进行筹划,他知道这个已经不是创意这么简单了,因为这是创业。他说自己的价值是因为自己是个“狙击手”,“一发子弹撂倒一个客户!”而他并不是大张旗鼓地冒进,而是一家一家地去找知名的出版机构,介绍他的想法和项目,并且跟出版机构签独家的、排他的协议。“如果不是王朔这本书把我们抖出来,我们也就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

    “我们的目标是要把中国出畅销书的出版社全签下来,现在已经签了10家大型出版社了,这样别人想模仿的时候就只有去签小单位,但那样他的书出版量就会很少,我的书一起手就能够印出10万、100万册,别人只能出一两万册,别人就没有办法和我竞争”。司新颖自信地说道。

    2006年6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司新颖,联合几个重要合伙人,创立诺贝国际传媒集团。

    我们一小步,出版业一大步

    司新颖介绍,今后他们准备在一本书里放一系列的书签,用封套封好,因为现在出的书都是软精装——也就是塑封的。“这样书签就不会掉出来”,系列的书签正面都会用作家书中的精彩语录来组成,“这样大家会留下来,还会多次传播。”同时,他也在积极开发腰封、前置加页等位置的广告,“做到极限的时候,我们会做成一加一,像咖啡伴侣一样,而且将来要营造营销平台,逐渐增加新的盈利砝码。”

    万一读者对广告讨厌时怎么办?司新颖表示会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只会在书中放两种广告:一种是跟目标读者高度相关的广告,比如做菜的书里面放食用油、抽油烟机;另一种就是能够让读者得到实惠的广告,比如最近他们正在和某知名洗发水厂商联系,在书的后面加一小袋洗发水的免费试用装。”

    去年上海传力主动找上门来,要在女性书籍中夹带著名化妆品的广告,这将是一个数百万元的组合投放计划。司新颖对于2007年的市场很有信心,每个月都有一本畅销主打,其他作为辅助。“现在我们控制的(2007年)畅销书资源是2000万册,今年的经营目标是1500万,明年便可翻番。”“我用传统媒体的特质,做了一个IT业高暴发、高增长的回报率的项目,关键是我们的团队运营成本还极低,但却有着稳定的高回报率。”

    现在,已经有风险投资正在和诺贝国际接触,希望投资“中国最大的精准直达媒体群”。“现在小钱对于诺贝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现在的盈利态势不会低于一家知名。融资是因为我要迅速做大,这不单纯是一个广告推广形式,而是一个巨大的精专传媒平台,下一步我要走向亚洲、走向世界!比如说华晨汽车出口到德国,我就希望有一天能够在德文书籍中有一张印有华晨汽车的书签,这个作品来自诺贝!还要将全世界所有看《哈利·波特》的读者们,都将看到诺贝的书签!”

    “如果说一个馒头引发了一场血案的话,那么一个小小的书签,将引发中国出版业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个重大变革就是:打破图书传统盈利模式,增加传媒矩阵增值服务——我为诺贝,尚未有尔!”司新颖和他的团队要做传媒“诺贝尔”。

职场贴士:职场新人:职场新人应树立稳重、严谨的形象,遵守纪律,从点滴做起,没有一个上司喜欢下属踩着铃声进办公 室,手里还抓着没来得及吃的早点

 

  

下一篇:周成建:我是个地道的总裁缝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个日本“销售女神”的奋斗史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