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80后朋友问理财的人越来越多了,真是好现象,说明年轻人慢慢成熟起来,知道做月光族对自己、对家庭肯定是蔽大于利。我在另一贴里写了理财的N种方式,其实对于职场新人用处都不是特别大,关键是资本的积累是基础,没有第一桶金,后面的投资就无从谈起,所以还是老调重谈一下节流与开源的重要性吧。
一、节流
我自认也算节约之人,但是现在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多少下降,因为房子买的不算贵,所以每月还有相当的可支配收入。但是看到很多贴子里,月入1500,2000的MM问如何攒钱,特别是如何攒房子的首付,那就只好对自己苛刻些吧。
衣食住行,我认为食和住是基础,一定要保证安全、健康和卫生,否则出了事故或者生了病损失巨大,绝对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傻事。
先说住,大城市里房价高昂,房租也不便宜,但是我不支持年轻人,尤其是女生住廉价的农居房。原因很简单,因为不安全。我LG的同事但凡住过农居房的,很少人没丢过东西,甚至丢过上W的笔记本。另外农居房水、电都比小区房贵。有的房子没有厨房,非的出去吃饭,也很费钱。
那么如何才能租到便宜的小区房呢?根据我的观察,如果小区一室一厅1000元,二室一厅1500元,三室一厅最多1800元,也就是说房间越多的大户型,多人分摊下去的价格最便宜。而且新交付郊区小区的毛胚房基本上都非常便宜,因为主人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出租时候心态都比较好。大家只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地点选择近的楼盘即可。比如在杭州的话,工作在城西,租在三墩,工作在滨江,租在滨江都是非常划算的。房子离工作单位近还有个好处是交通费很省,骑自行车免费,哪怕坐bus也比较便宜,而且每天可以多点时候睡觉,何乐而不为?只要没事不打的,行的费用也不会贵。
说到食,并不是说吃的简单和差,而是说学会自己下厨。自己下厨,比在餐馆吃便宜太多,在北京和上海的朋友更有体会吧。100元在外面2个人不一定饱,自己烧,可以烧几只大螃蟹了,呵呵。杭州的菜价贵,但是我家每周的菜金也只有100多点(含早、晚餐),包括牛奶、荤、素菜、水果、调料等,营养很全面吧。
其实对女生来说最难省的是衣服和化妆品,百货公司一天到晚搞活动,狠狠地刺激了大家败家的热情。我刚工作时候也被刺激过,特别是谈恋爱的时候总想打扮的漂亮些。可是后来才知道花了2,300元买的大衣都过时了,只好捐掉。小姑娘买衣服我的意见是除了一、二套比较好的套装以外,其他衣服完全可以去市场淘一淘,数量也不要多。等过一二年条件好了,旧的扔了都不可惜。老实说就算我20岁时候买的是再好的大牌,现在都不会去穿,因为年纪大起来,气质完全不同,少女风格的衣服不适合自己啦。
至于化妆品,20出头的小姑娘用国货就很不错。我前几天刚去超市买了百雀?和美家净,单价不超过10元,用下来效果不亚于EL。虽然这也是我少女时代爱用的牌子,但是自己也放弃好久了,难为情的说。大牌的营养成份丰富,但是对年轻的肌肤未必有好处,养成依赖感,上了30岁,随便你用什么都没效果。
还有数码产品也是年轻人开销的大头,我LG做了10多年IT,他的观念是IT产品是更新换代最快的产品,买的越高级,淘汰的越快,所以我们家的IT产品性价比都不错。比如说电脑,我LG的意思是家用型买台式好过笔记本。现在的液晶屏也不贵,3000元可以买配置很好的电脑。98年公司发给他7W块的IBM笔记本现在卖破烂估计都没人要:)DC:LG第一次买的sony p5要5000多,后来买的canon a40 2700,再后来a60 2180,现在用的是去年买的柯美,才980元。今年10月份刚给我爸爸买了个canon a510,1180元,500W象素,质量很不错。DC,1000和2000的质量区别不大,除了象素外,主要是外观的区别。如果是摄影发烧友,可以去买单反机,那起码要6000多,呵呵。
MP3,02年朋友送的,1200元,三星的,只有64M;去年我生日LG送了一个256M的国货,390元。今年MP3基本上退市,MP4也就300多块。
液晶彩电,刚出来的时候好几W,现在40寸的才7000多。
手机,V70刚上市的时候7000多,04年1000多,现在估计50块都不一定有人要。1000多元的手机,使用已经很方便。而且功能越多,比如带摄像头、MP3等等的手机越容易坏,还遭贼惦记呢。
年轻人交际多,通讯费也不少。我99年才用上呼机,也是为了找工作需要,01年才使用手机,而且是公司报销费用。现在的公司没有手机费报,所以我选了单向卡,一个月才13块月租。平时白天用一下公司电话,晚上用家里的固话,长途用IP卡,每个月2个人的通讯费合起来不到100块。建议年轻人多用小灵通和IP卡,如果还想省钱的话,和朋友联系多用MSN,QQ,不是更好?
二、开源
节流只是手段,开源才是目的。只有换到好工作,收入提高,节余才必然增加。简单回顾我的职业生涯:
刚毕业时找了份工作,600块,做了2个月,发觉无法适应,只好辞职。
再换的工作基本工资350块,拿到手303块。过了3个月试用期,增加了奖金,又到600块。过了1年,涨到1K,又过2年,只涨到1.1K。经过慢慢的求职之路,总算找到了新工作,1.5K,到离职的时候3K。再跳槽从税前3K,变成税后3K,虽然不多,总算也可以安慰一下自己。
拿600块的时候,每月存300块,也觉得手头非常紧张。到后来每月存1.5K,虽然开支大了,消费更多,但是因为收入增加,也并无窘迫的感觉.
接下来谈谈我心目中的好工作条件,供参考:
1.单位劳动时间价值高。也就是说有一份工作,月薪3K,但是每天只要工作5,6个小时即可,剩下的时候可以上网等等,朝9晚5,有双休日,固定上下班时间;另一份工作,月薪6K,但是每天忙的四脚朝天,起码工作10小时,经常要加班到晚上8,9点,单休,如果让我选择,宁可选前者。长期繁忙的工作对人的健康不可能不产生影响,我们工作是为了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而不是更压抑。
2.劳动保障规范。我们一般所谈的工资都是税前工资,但是同样的税前工资由于公司的福利不同,拿到手的税后工资相差也不是小数目。下面是目前杭州市五金一险交付标准(不同性质企业有差别)
目前住房公积金因为不是强制上交,所以有很多公司都是能省则省,事实上不但公积金可以避税,而且你可以多获得10%的收入。另外有的公司给你的工资里已包括五金公司负担部分,你实际的税后工资就更少。我LG曾拿过4K的税前工资,但是税后只有2K多点。
除了基本工资,通讯费、交通费、午餐补贴都是工资很重要的部分。做sales如果通讯费无法报销,而且没有交际费,绝对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我的前份工作以外勤为主,当时自己只有呼机。上司主动叫我去配个手机,说公司可以给我报销,呵呵。
很多国企都有实物发,比如超市卡、百货公司购物卡等,类似银行这样的每年还发西服、衬衫等工作服,综合下来都是不小的收入呢。
3.有补充福利。比如杭州的房价很高,但是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比如高校)都有定向的经济适用房,非常便宜。另外较好的企业,有房补,即除了住房公积金以外企业给你的补充住房公积金,也是很大的福利。
我的前任公司因为是美资企业,提出个401K计划(在北美工作的朋友一定很熟悉),称为企业年金。条件是每月工资自己存10%在公司帐户,公司按照你的劳动年限补贴相应部分。如果你工作满1年不满2年离职,补贴20%,每年递增20%,以次类推。如果你满5年离职,公司就会按你存款金额的100%给予补贴,当然个调税自理。
除了政府要求的保险,好的公司还会买商业保险公司的意外保险,免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另外有比较多的年休假,可以让你适当调配工作与休息的日记,也是很好的福利。我的前任公司和现任公司都有7天起步的年休假,如果不休还可以得到工资补偿,呵呵。
在外企,有的公司还有team building(团队建设)的活动,说的通俗些就是公费旅游。这样既可以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当然对员工本身也很有吸引力。
当然其他还有很多更好的福利,比如员工家属的医药费报销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4.好的工作还要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年轻人可能没感觉,结婚成家后,特别是女士一般都深有体会。孩子生病、上学、开家长会等琐事层出不穷。如果公司考勤制度严格,请假就扣钱,日子也不好过啊。还有类似sales等职位出差很多,经常全国各地跑,非常的辛苦,当然sales的工资总是很高,但是对家庭影响很大,我自己是不大喜欢的。
一份比较理想的工作,要让你能学到很多知识,能力得到提高。打个比方,对女生来说,HR比较好,而行政则相对差(若说的不对,请做行政的朋友原谅)。我自己做过好几年行政秘书,觉得很有危机感。我感到这份工作,我做1年和做3年的水平没有任何区别,很容易被新人取代。而HR可以从助理起步,随着水平提高,做到经理,再到总监,比较有职业前景。
有句老话“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在大公司人际关系比自己的能力更重要。所以我个人体会,初入职在小公司,做个全面手,学得更多经验,特别职位较容易提升,也许比一工作就在大公司更好。大公司因为人员多,分工细,你只能负责一块事务,所以在知识掌握方面可能有些欠缺。当然大公司的薪资福利一般比较好,更吸引人,所以到底如何选择也是见仁见智吧。
要获得好工作,读书进修也是很不错的途径。90年代后期我读学历教育,我认为自己的确获得了很多知识。而且学历的提高在跳槽的过程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另外我还读过几期英语辅导班,参加过一些职业资格考试,也对提升自己的资历有帮助。而且进修本身可以扩大人脉,对日后的职场生涯非常有益,这就是为什么中欧的EMBA虽然学费昂贵,读的人还是趋之若骛的某一个原因吧。
很多好职位,都很不容易从网上和人才市场获得,因为很多公司特别注重内部推荐和猎头推荐。大家从开始工作时,就要记得拓展自己的人脉啊:)
除非你是个特别适合自己创业的人,普通人要想理财的起点高,一定要争取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好工作。我也希望自己更加努力,力争早日加入高薪人士行列。
职场贴士:随着失业风潮肆虐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寻找实习机会。许多忧心未来的公司只愿长期聘用通过考验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