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现在的社会有一种普遍的趋势,就是用各种量化的指标去评价事物,甚至,像尺子一样去衡量人。在这些量化指标的指引下,我们会认为,考100分的学生比考出80分的学生学得更好,智商120的人比智商110的人更聪明,大学排行榜上排名第五的学校必定不如排名第一的。于是,我们的社会就陷入各种指标竞争的怪圈里去了。我们不仅热衷于建立各种量化标准,还不断将它制度化、体制化,用它来评价、挑选更年轻的一代。
这和根据“有效像素”来挑选相机以及根据“分辨率”来挑选液晶电视,恐怕没什么分别。这些量化标准通常可以让我们的选择更为方便,也让我们更容易为自己的选择找到依据。然而,这种做法看似聪明,却很可能会搬起石头来砸到我们自己的脚上。因为基于各种数字和标准做出的决定,虽然看似合理,却并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
我的一个硕士生,3年前毕业,他在找工作时获得了两个公司的录用。
A.A公司,比较喜欢的行业,月薪7000元。
B.B公司,不太喜欢的行业,月薪20000元。
虽然有一定的思想斗争,但是很快,和大多数人一样,他理性地选择了B公司。这一点也不让人奇怪,毕竟B公司的工资是A公司的近3倍!
选择这份待遇更优的工作之后,按理说,挣钱多了,应该感到更加快乐,但奇怪的是,他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并不喜欢做这个行业和这份工作,只能把它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
再到后来,他开始觉得力不从心,但是考虑到辞职的成本很高,就只好继续撑着。而且,由于公司里有别人比他更喜欢这份工作,更积极更努力,做得也更好,所以他就失去了升职和发展的机会。结果,3年来他的工资基本没有变化,还在20000元左右。更严重的是,他变得越来越不开心,工作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最后还是决定辞职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而我的另外一个学生,3年前毕业时被A公司录用,拿到的月薪是7000元。当时,他只有这么一个录用通知,没有什么选择。所以,他开心地去了A公司。虽然薪水不高,他却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着工作充实的快乐和满足。因为快乐的激励作用,他越做越积极,越做越好,很快升至主管,几年内他的收入已经翻了几番,现在他的月收入已经接近30000元。更重要的是,他生活得很快乐很充实。他甚至告诉我,他已经计划利用自己在这个行业的经验和人脉,将来创业办公司,开创一番事业。
可见,理性选择不一定总是最好的。在量化标准的影响下,人们往往会忽视自己内心的感受,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寻求理性的结果。工资是很容易量化的,但是对工作的喜欢程度却很难量化。在一个把工资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社会里,人们的选择就很容易发生扭曲,而这种扭曲的选择还经常戴着“理性”的面具。它诱导人去追求那些看上去很重要的事情,却忽视了快乐能够创造价值,而且是更为长远的价值。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多么容易牺牲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去选择那些理性上更重要的目标啊!
点击下载__乐读APP(Android)__每天更新好文章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