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职场攻略 > 职场理财

职场理财

涨工资不如涨收入学消费更要会花钱

分类: 职场理财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10-04

阅读 :455

  随着物价的上涨,通过分配调整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呼声渐强。涨工资自然被许多人看重,但在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过上小康生活,仅仅靠涨工资是远远不够的。

  工资需要跟着涨

  今年以来,多个省市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但在许多人看来,“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头发一样快”,许多百姓觉得自己的收入水平与有关部门的统计不太一致。谈起工资,不少人一肚子怨气,觉得随着物价的上涨,自己的工资也该同步上涨。

  但与CPI直接挂钩硬性推动工资上涨可能“听起来让人高兴”,实施后未必会给普通劳动者带来“真实惠”,这已经被有关经验所证明。因为这近似于强制性地提高了劳动力成本,会进一步传导至商品及服务的价格,造成职工名义工资普遍增长-物价上涨更多-职工实际工资并无增长甚至萎缩的局面,并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工资较低的劳动者生活会受到更大影响。

  涨收入更重要

  其实,与其被动地等待工作单位给你涨工资,还不如主动出击,通过盘活“工资”,让家庭的收入提升。与其他形式的闲钱投资理财不同,用工资投资理财首先就是需要最大程度地避免本金的损失,毕竟这是工薪一族的“辛苦钱”。从目前的理财市场来看,这样的产品选择并不少。

  除了大家熟悉的货币基金之外,也可以购买一些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而近期的市场上,债券基金在上半年收益不菲,不少还有大手笔的分红。基金分红潮的背后,是今年以来相对股市而言表现强劲的债券市场带给债券基金的丰厚收益。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关注重配了企业债和中期票据的相关债券基金。

  学会理财按需花费

  其实,无论是期盼单位涨工资,还是通过理财涨收入,归根到底还是希望过上小康生活。那什么是小康生活呢?在不同人心目中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目前在国际上有着很多的统计标准,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四个字:安居乐业。

  看上去很简单的四个字,在现实生活中,却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在家庭理财生活中,买房、看病、养老、教育等开销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有限的收入情况下,我们需要学会怎样花钱。花钱是一门艺术:收入再多,乱花钱也会成为月光族;收入不多,善于花钱,也可以安居乐业。特别是在家庭保障以及日常开销上,一定要根据家庭实际收入情况订好规划,使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战胜CPI奔向小康

  GDP持续走高必然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如果长期不加工资,对于公司的留人和稳定岗位会带来些负面影响。在一些规范的大公司,加薪是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要求的。

  这样的公司,每个季度或每个月初,都需要本人和主管共同制定填写工作计划,本人先写出自己的工作计划,由部门主管负责调整修改,看工作量是否适合,协商修改好。到年底,进行360度测评打分,由部门主管根据你平时的表现,工作量完成的程度,工作的难度,给一个建议加薪的百分比申请到公司人事部门,再由人事部门根据行业各个职位的平均工资作为参考基数,制定出一个新的薪酬数字,向公司总经理申请。因为部门主管是一线的领导,对手下的每一个员工的表现、态度、工作量基本上是了如指掌,所以,加薪的幅度和待遇,大多数时候是公平公正的。

  我们公司的薪资,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涨幅,从0-12%幅度不等,但是在特殊时期,也会暂时不加,或加的幅度很小,正常年份,大部分员工涨幅都是平均值5%。这样的幅度,大家还是比较满意的。只要是能和CPI上涨持平的水平,我们的消费水平不会下降过快就行。

  在大城市里,虽然生活成本高,但是机会也多,收入相对高些。这里的收入,除了工资性收入,也包含投资性收入。我理想中的小康水平,是在上海的中环附近有套2房2厅100平方米房型通透的住房,没有贷款,有辆经济型车载着全家周末游玩。家中还有10万元的现金作为急用的储备。目前,我家还在奔向小康的大路上,我和先生共勉的话是———小康还没成功,同志还需努力。好好工作,多涨工资多投资,等我们把贷款都还清了,就达到小康水平。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尊重劳动关键看收入

  贫富差距近三十年越来越大,社会已出现两极分化。我国正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知识成为资本,收入不再脑体倒挂,按智力、资本、生产要素分配,赚钱不吃力,吃力不赚钱,做金领、争白领、冷蓝领成为社会现状。

  上海的恩格尔系数长期以来呈下降趋势,收入水平是逐年提高的。同时相当数量的人生活水平停留在十多年前,吃咸菜和粗粮对于富人和穷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穷人还在用小彩电、单门冰箱、双缸洗衣机,买不起住房,消费不起自己的“休闲”。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消费需求越来越丰富和多样的今天,穷人被时代割断的社会现象真切地存在。

  在同样的岗位上,等量的工作,不一样的收入,事实上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低工资造成社会消极现象。没人愿意当工人,没有家长愿意子女长大当工人,劳动收入与养老金倒挂,在岗位上的都盼望早点退休,是社会之怪状。富士康事件,本质问题是劳动得不到尊重,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同样,上海大众生产线上的工人就没有这样的问题,收入是关键。目前工资水平与物价通胀脱钩,收入水平没同步增长,只有最低工资标准在调整,“幸福感”下降。

  衡量小康人家,我出个标准:在上海生活拥有自己的住房,必须是前几年买的,没有按揭,不能养车,夫妻年工资性收入6万-8万元,一般来讲是达到小康人家的生活水准。

  工资有“数”温饱无忧

  每天,掰着手指计算发薪日是一种习惯;发了工资,了解一下工资明细也是一项权利。我想,一份让人安心的工资,可能需要以下三个要素:工资的保障基数。每个人都需要生存,温饱的底线究竟在什么地方?据悉,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有所调整,从960元上升到了1120元,按照目前的物价水平来看,这个标准让一个普通人吃饱基本没有问题,但可能就没有其他什么开销了。当然,在正规企事业工作的职工就比较幸运,因为一般职工的基本工资都远高于最低工资标准,有时即使整个月病假的话,也只扣除一小部分,剩余的会高于温饱水平。如果这样的话,这份工资的保障基数就可以算比较高了。

  工资的幸福指数。专家们很喜欢这样一个有关心理的问题:拿多少工资的人,会最幸福?其实,并不是拿越高工资的人,就越感到幸福。听说,已故香港女富豪龚如心生前每月花销仅3000多元,那时,确实有一个调查结果是:每月拿3000元工资的人最幸福。据此可以推断,几年前3000元足以让人过上小康生活。当然,这几年的通货膨胀已经将这个标准提高,但我相信,每月工资四五千元可以让一个普通人感受到幸福。

  工资的福利系数。工资数并不全是一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它还包括各种福利、税费。我所说的福利,就是指我们缴纳的各种各样的“金”,包括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失业金等。这些“金”随着个人的工资变动,每年都会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有的时候工资虽然涨了,但缴纳的“金”变多了,到手的收入反而会减少。我们单位有一个同事,2007年工作业绩特别好,奖金很高,所以2008年的各种“金”缴纳数额骤然提高。没想到2008年,他的业绩下滑,结果工资加奖金都抵不上缴“金”额,搞得哭笑不得。除非工资永远没有变化,工资的福利系数每一年都会有所不同。所以,不要只单单比较可支配收入,“隐形”的福利收入同样不可小觑。

  关注实际收入增长

  最近,涨工资成了各方舆论焦点。国家有关部门也披露正在制定“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提出了几年中职工收入翻倍的目标。但许多人都有疑惑,首先,倍增的工资是否能超越通胀?其次,倍增谁增得更多?现在政府每年都在加工资,加退休工人工资,加公务员工资,加困难群体收入。但正如我们单位一个退休工人所说的:“现在政府加我们工资,我们其实更有一些担心。每次工资一加,菜场里的菜价,水电煤就跟着涨。收入还是下降。”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增长水平。如果说我们实施的是国民收入实际增长计划,似乎更好一点。

  现在许多垄断企业以及企业高管们的工资,早已是普通中低收入者的几倍甚至于几十倍。所以,倍增的重点应该放在中低收入者是无疑的。

  其实,我认为倍增计划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来落实。现在许多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通过税收转移的方法,引导资方提高职工工资。其次,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的不同税率,降低中低层收入人员的税负,同时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以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也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我觉得倍增计划内容,都应该包含着如何控制物价。这样的倍增计划才是真正造福于民,让老百姓增加幸福指数的计划。否则,再多的加工资,被物价上涨抵消,不仅老百姓没有幸福感,工薪阶层含辛茹苦节约下来的存款也会贬值。

  家庭月入1万是分水岭

  即使是同一城市,由于家庭物质条件的基础不同,对收入和消费情况的敏感度也是大不相同的。就拿我们单位的几位同事来说吧:一位同事夫妻俩原来住在近郊农村,早些年恰逢农村房子拆迁分到了6套房子,现在都用在了出租上,每个月的房租就有近2万元,因此对他们来说,工资和消费指数的高低变化影响并不是很大,上班和生活开心是最主要的;而另一位年轻的同事是前几年从外地农村考上大学再到上海落户的,尽管每月有6000多元的收入,但由于有租房、结婚等需求,还是觉得工资太少,跟不上上海房价上涨的步伐。因此,要谈在上海这座大城市里过一种相对比较舒适的生活,必须剔除诸如房子等相关因素成分,以普通三口之家来考虑。

  一般的三口之家,在上海城市生活,首先孩子的教育抚养这方面的开支不可缺少,正常家庭孩子的每月开支在2000元左右。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开支也是不可少的,其中包含住、吃、穿、行等方面的开销。以我们办公室多数同事为例,稍好一点的在4500元,差一点的也在2500元以上。而上海普通家庭的长辈,本身有退休收入,一般不需要晚辈在生活资金上多作支持,但平时帮长辈买一些小物品,作为对养育之恩的孝敬也是特别应该的,一般在200元到1000元不等。单位同事、亲戚朋友等方面的社会交际费用也因人而异,社会关系多的月平均支出千元以上,社会关系少的可能有的月份一点也不用花。另外,家庭还需要保有相当数额的储蓄和保险,以防比如家人生病、小孩读书等可能会发生的大笔开销。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在上海这座大城市过一种相对比较理想的小康生活,家庭月收入没有10000元是不现实的。

  再谈谈工资增长方面,现在国家公布的全国平均物价指数涨幅每个月均在2%以上,有时在3%以上,但不少人感觉这个数字有点偏低了。在上海,物价上涨的速度可能会高于全国水平,要保证家庭基本生活消费水平不明显感到降低,就必须保证收入增长速度要高于货币贬值的速度。以目前的情况看,家庭收入年增长10%才能基本过关。

下一篇:职场白领攻“薪”技巧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职场理财:求职必看省钱秘笈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