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自11月份以来,各地就业招聘会渐入高潮。图为天津滨海新区人才招聘会现场,大学毕业生正在仔细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CFP供图
;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该如何积极应对?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无疑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重要任务。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 周石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估计要到09年三四月份后才能完全显现出来。但受金融危机影响,金融、保险、外贸、房地产、汽车、航空、广告等行业,用人需求量大幅减少。总体说来,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招聘数量减少、招聘门槛提高、就业竞争加剧、薪水期望下降,这些现象已初现端倪。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涉及到千家万户,目前党和政府予以高度重视,并力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其中大学生自身努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大学生在职业观上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从而使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峻。所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迫在眉睫。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理想、职业评价、职业成功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当代大学生职业观出现6个新特点:职业理想表现出兴趣化、多元化;注意个人和组织的发展,重视职业规划,流动性强;把收入多少作为职业成功的重要标志;喜欢宽松、和谐的职业环境;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些都是大学生职业观出现的新现象,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是值得提倡的。但大学生还存在一些影响其顺利就业的观念,这是需要我们进行引导的。
做好长远规划,忌“一蹴而就”
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想一步到位,这没有什么不对,但在现实中,一步到位的岗位确实不多,何况大学生对一次到位的要求又是非常高的:工资要高、单位要体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不能太远……这些条件,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许多好单位。
另一方面,在现实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有的大学生一开始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步到位”的岗位,可是干了不到半年,就后悔了,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不得不重新选择工作。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终身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重在学以致用,忌“作茧自缚”
有的大学生在就业中,把专业对口看得太重,甚至认为学企业管理的人到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是不对口,专业不对口就不去。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才华应该体现在综合能力上,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也能尽快进入角色,在新的工作中,作出突出的贡献。
“学以致用”的理想境界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学生三方的悉心打造。一方面,我国的高等教育专业分得太细,存在专业重复建设,在“市场导向”的情形下,高等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也该调整心态,在可以把握的范围内摒弃“死守本行,不求变通”的观念,尽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科学技术快速的升级换代,不要让“专业对口”束缚了自己的手脚。
再说历史上通过改行,在其他行业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也不少,如鲁迅、郭沫若等人。现代社会每10年约有30%的职业被淘汰,新的职业在不断地涌现,这是客观的。
正确看待待遇,忌“唯利是图”
有的大学生把收入看得太重,不看单位的发展潜力,不看自己在这个单位的发展前途,死抱住“低于3000元不去”的想法。有的大学生有时还会说:父母养我这么大,我挣这么少,根本无法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一个人头一份工作的收入,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他只能说明你的今天,并不能说明你的未来。一个单位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收入少一些,但今后的发展机会相对会多一些,收入提高也可能会快一些。如果一个单位目前能给你5000元,但是单位的发展空间不大,最后你的收入也不会很高的。特别是在就业时,同学们与聘用单位在收入上讨价还价,聘用单位会误认为你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从而影响到用人单位对你的录用。
走出户口情结,忌“门户之见”
由于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许多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对能否解决户口看得非常重。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户口至上的观念,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尤为突出,在这些大城市的招聘市场上,当“收入”遭遇“户口”往往败下阵来。一男硕士生,有一外企一个月给他一万元,因为解决不了户口而被他拒绝了。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大学生就业日益市场化的过程中,户籍制度对人才的配置作用无法避免地出现日益弱化的趋势。国家目前在采取措施,改革户籍制度,户籍的影响是暂时的。
客观审视自己,忌“高人一等”
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分别进行的大学生就业单位的选择调查来看,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3种类型的学生超过六成。从中可以看出,在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中,干部身份的情结依然浓重。
然而,这种观念与社会发展是格格不入的,这种存在“身份”的不同,也是我们社会需要改变的。这次大部制改革将人事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也预示着这种身份将逐步改变。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界限会越来越少,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将到社会上建立自己的养老帐户,单位所有人将变为社会所有人。有干部身份的人可以干体力劳动,工人也可以成为科研人员,这种身份上的差别正在被弱化。
理性看待创业,忌“因循守旧”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创业带动就业”,顺应这一创业浪潮,对大学生而言,责无旁贷。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角度来说,与其依赖和等待国家的救助政策,不如挖掘自身能量,善用优惠政策主动出击。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说,文化素质高的人去创业,将更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全球化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现在政府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却很少。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中想创业的只占4%。,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准备创业的学生占学生人数的20%到30%。因此,大学生需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创业,不宜因循守旧、作壁上观。
从基层做起,忌“好高骛远”
许多同学认为参加工作就要干一番事业,而不愿做日常平凡工作。甚至有的单位准备先让新聘大学生到基层锻炼两年,再调到机关工作,许多人就不愿去了。实际上,不从日常平凡的岗位干起,很难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我们国家许多领导人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此外,不少大学生抱有找一个稳定工作的观念。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被问到什么是稳定的工作时,不少大学生又不是非常清楚,有时还表现出非常矛盾的心理: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的高工资,一方面又要求计划经济的稳定性。
大学生一般认为大的国有企业相对稳定一些,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在加速进行,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像过去那样每天“抽支烟、喝杯茶”的日子不会再有了。公务员相对稳定一些,但是考公务员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再说我国的公务员人数大大超过了社会实际需求量,“精兵简政”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高校要积极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的职业观应该是从祖国的需要出发,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不过多地考虑收入及社会地位,用心做好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并作出一流的成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宋鱼水法官,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毕业生。当初毕业时,她选择投身基层法院,默默无闻地作贡献,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她的职业观是值得大学生学习的。(完)
职场贴士:能把公司照看成小家的人,一定特别愿意提早来上班,就先从给花草浇浇水、喂喂小鱼、清新整洁的环境开始一天的工作吧,也是提高主动性的小窍门。
下一篇:一个与九个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职场新人最应戒掉三种学生气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