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求职防骗

求职防骗

“求职陷阱”了解最新求职骗术

分类: 求职防骗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3-27

阅读 :611

  近年来,“求职陷阱”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这已经成为就业市场的一大隐忧。而对于即将出道或者刚刚出道的求职者来说,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缺乏经验和应变能力,往往更容易落入不法分子设计好的"求职陷阱"。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的求职者曾落入求职陷阱。如何求职应聘,如何防范陷阱,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一位求职者都关心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求职陷阱”防不胜防,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防范。在求职时不仅需要提高警惕,还要多多搜集信息,了解骗子行骗的常用手段,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开招聘陷阱。

  1 在家就能赚钱的网络兼职

  案例:同学因为闲来无事,想找兼职,在论坛上看到了这个招聘信息:“诚聘打字人员,每天工资至少100元,每天2-3小时,适合在校学生。家里、网吧均可工作,工资每日结算。”于是她就联系客服QQ,发送简历。两天后自称是人事部的人来电,通知她已经被录用了,并问她的打字速度,确认她的地址。还问她是等做完任务付工资,还是先付一些定金给她。一般这种情况下,谁都想对方先给定金。不久,对方财务部打来电话说,300元钱已转到了公司给的个人卡上,需电话转账到她的个人银行卡上,随即给她一个400的客服转账电话。按电话提示,她输入了个人账户和密码。后来她发觉不对,去邮政网银查看,对方给她开通了电话转账,卡里的钱已被取走。

  延伸:对于这样在家就能做的兼职,不同的网站有自己不同的行骗路数:要求输入手机号码从而骗取手机信息费;要求输入银行账号、密码从而盗用银行卡资金;要求交纳押金而骗取金钱、要求先交纳一定的钱作为邮寄手本的邮费等等。

  2 “境外就业”的美丽谎言

  案例:南汇女工被困南非事件就是黑心中介惹的祸。受害者之一方小姐说,她出国前向中介交了3.7万元人民币的“劳务费”,可回来时,厂主只还给她1.17万兰特(约合1.5万元人民币),加上警民中心资助的1000兰特,总共也只有1.65万元人民币,损失了一大半。其他女工的情况也是一样。而在她打工的8个月里,只出去过两次,其他时间都在厂里打工。每天早上7点起来,一直做到晚上10点,几乎天天如此。方小姐说:“那里简直就是一个监狱。虽然警民中心一直督促厂主,可这个老板太黑心,总有借口不还我们钱。”

  延伸:目前非法境外就业中介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以出境旅游和商务签证代替务工签证,出境就业者没有工作许可证,相当于“打黑工”;二是无照经营的境外就业中介;三是无视任何限制收取高额中介费;四是非法中介机构无视广告法和有关劳动保障法规,乱发假广告,吹嘘境外就业能挣到高额报酬;五是非法境外就业中介机构为谋取经济利益什么单子都接。

  3 招聘三百余人只为形象炒作

  案例:高女士在某媒体上看到一则大幅的招聘广告,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招聘职位和职位描述。她欣然前往应聘后,却意外得知,这个所谓的招聘广告,只是这个单位的一次形象宣传。高女士说:“自从原单位倒闭后,4个多月来我最关心的就是各种招聘信息。几天前,一位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有一家网站招人,招聘人数过百,公司的实力一定雄厚。看到广告后,粗算了一下,招聘人数有300多人。虽然对招聘人数心存疑惑,但我还是带着简历到指定地点面试。面试后,被告知回家等通知。后经朋友打听,得知这家网站成立不久,这次的招聘只是公司企划部做的一次形象宣传,并不需要那么多人。”

  延伸:实际上这些单位并没有招聘广告中描述的那么大规模和设置的那些部门。这只是单位的一次炒作。大规模招人,可以显示出企业的实力,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比单纯在媒体上打形象广告会有更好的效果。

  4 手机一借就不见

  案例:孙小姐,大学刚毕业到深圳找工作。一个自称是某职业介绍所的员工的人,向她发了一张该职业介绍所的宣传资料。说他们这家职业介绍所不同于别家职业介绍所,别的职业介绍所都是先收费后介绍,他们是介绍成功再收费。该男子为其推荐了一个文秘类的工作,不久,她接到公司老总的电话。前往面试,老总很亲切的声称要安排人到电子城的楼下接孙小姐。孙小姐人一到电子城的楼下,就有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男子向她打招呼,这个阿华刚要带孙小姐进去,孙小姐的手机响了。那个老总说:这个阿华出门去手机也不带,你让阿华听一下电话。我要安排他出门办点事。于是孙小姐就把手机递给了那个阿华,阿华就接过了手机,和老总说起话来。但眨眼之间,那个阿华拔腿就跑。孙小姐忙去追赶,但哪里还追得上。

  延伸:有的人在找工作时,被身边一起找工作的人借手机用,也是一借就给“借”丢了。还有的骗子常到人才市场转悠,他们混在求职者中,看谁手里拿的手机值钱,然后跟踪,当其填写求职简历时,就将其姓名、电话、应聘单位、职位等记下来,每次记下三四个人的资料。然后,以面试为由将求职者骗出来抢手机。

下一篇:暑期应聘“陷阱”多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学生暑假兼职注意事项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