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学英文时,教材中有一篇精彩的文章,讨论了快乐的工作者“worker”和辛苦的劳动者“labour”的不同。“worker”是物质与精神上都富足的,是快乐的,是满足于全心工作的;而“labour”则是被迫谋生的,是辛苦的。
目前,就业渠道的不够专业,有效信息的流通率低,求职方式不正确等原因造成了大量求职者找工无门,理想和现实犹如黑海夜航,很难遂心如愿顺利抵达彼岸。其结果是让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labour而不是worker。
人才还是劳动力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力资源应该分为“人才”和“劳动力”两种。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将人才和劳动力混为一淡,能者不能上,甚至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中国陈旧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大量人才的“虚假就业”,即政府机构或国有企业中有大量的富余人员(这部分人亦被称为“隐性失业”),其中不乏大量优秀人才。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竞争压力迫使隐性失业日益显性化,隐性失业人员将必然地被推入找工潮流中。
记得一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士说过:在过去的十几年内,国内的教育是走在就业前面的,中国的优质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质人才。但优质人才却摆脱不了就业的尴尬和无助,其表现主要有两点:其一,自己有才能却得不到企业和他人的承认,“英雄无用武之地”;其二,自己有才能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劲使不到刀刃上”。
其实,排除个人认识上的原因,绝大部分求职者的求职难是由于求职方式不合适、招聘渠道不顺畅、企业信息不准确等客观原因造成的。
快乐还是忍耐
求职方式和渠道不一,求职者很有感触。报刊及一般性的招聘会面面俱到,但欠缺重点;信息量大,但却多为储备人才。实际上,中高级人才需要的是专业的高级招聘会形式。
也许白领世界高级人才招聘会会是一个解决方式。
职场贴士:工作不该只是“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权宜之计,而是发挥、体验自己内在价值的最佳场域。在选择进入职场时,应该抱持谨慎、并将此份工作视为终生职志的态度来看待,才能乐在其中、接受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