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当年辉煌的体坛荣耀,也许就没有李宁目前的商业成就。历史没有如果,在中国金牌稀缺的年代,李宁结结实实地拿到106枚,赢得了“体操王子”的美誉,这一切无疑为其后续事业提供了良好机缘和形象助力。
但这却不应被视为将其商业成就减色的理由。事实上,能把体坛荣耀完美转换为企业优势本身便体现了高超的商业艺术。不光是转换,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驾驭者,目前作为董事长的李宁并非如人们臆想的那样仅充当象征,而是企业真正的掌舵人,他以其强劲的操控能力亲手导演着李宁公司的每一项重大行动。
熟悉李宁的人说:“他在商业上的才华,与在体操上的一样出色。”这种商业才华也许不在于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技巧,而首先是一种基于良好悟性的为商之“道”。与其早年得到锤炼的体育精神有关,李宁总能将一股“正”气灌注企业,使之不致走偏。在李宁公司创立之初,第一批运动鞋就做砸了,由于种种原因这批鞋全部不合格而被退回。得知消息后李宁立即返回北京召开鞋业部门会议,并毅然将价值数十万元的“处女作”全部销毁。有了好的产品之后,渠道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那些流通主渠道对这个新生品牌并不愿意接纳,而李宁又不愿屈从于“关系学”的俗径,反复权衡之后,李宁决定借鉴国外先进品牌的运作模式,建立以特许经营为核心的“专卖店”销售系统。此一举迅速奠定了李宁公司的市场地位,以约7亿元的年销售成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当之无愧的“冠军”。
在企业内部,李宁则一直在努力搭建最优的架构与机制。从与“健力宝”脱钩自立门户,到后来的改制和引进外资,虽算不上是经典操作,但每一次重大调整都能保持公司的平稳运行。由于民营公司不可避免的家族企业特性,对此李宁果断出手,让高层领导(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亲属离开公司。李宁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但他“不想因亲缘关系而影响公司的现代化进程”。
“一切皆有可能”,凭此广告语,定位于大众品牌强调时尚与进取的“李宁”如今又显露出几分霸气,其对于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名牌的冲击将更为猛烈。
商业特点:做事全力以赴,方向端正。
职场贴士:与禽兽搏斗的三种结局:1.赢了,比禽兽还禽兽;2.输了,禽兽不如;3.平了,跟禽兽没两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