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就业动态

就业动态

对于化工就业化教改分析参考

分类: 就业动态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3-27

阅读 :421

  一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教育体制

  企业对教育质量的满意程度,是检验高校办学的核心指标之一,是专业前进的动力,高校不能在封闭的情况下求发展,应面向学生就业,以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为目标。鉴于此,高校应改革教育体制,实施“校企联合”,加强校企合作,即邀请用人单位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听取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参考他们有价值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同时,可以将实训课程放到企业中去,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认识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开展“订单式教育”,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定向培养学生,为企业输送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二整合教学内容,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传统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深入研究市场,仅从教育者的视觉角度,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四类规定修业年限内要学习的课程,培养的毕业生往往与时代脱节,岗位技能水平较低,甚至低于熟练的技工。高校应整合教学内容,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变。首先,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以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岗位群分析入手,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第二,在保持课程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开设“工程”选修课,这里所说的“工程”是指当前市场上某种新颖实用的化学工艺,这类课程具有时效性强、灵活、可随时调整等典型特点。高校增设这类课程,根据市场变化、岗位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高校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十分欠缺。高校应改革教学方法,采取“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即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不是仅仅被动的接受知识。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领域内的重大发现和发明都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理论的验证、应用、评价等也有赖于实验。同时,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基本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操作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具有重要的意义。[6]着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化学人才的智力因素由动手、观察、查阅、记忆、思维、想象和表达七种能力组成,而这些能力都可以在实验室中得到全面的培训,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有效形式”。然而目前,很多课程仍停留在以“教师传授”为主,课堂讲实验,黑板画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少,提起理论头头是道,但实践能力不足。相反,用人单位招聘时,越来越重视工作经验,因此,高校教育改革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程实践以及实习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中国,创新教育还处在萌芽中,需要大力倡导和扶持。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Leder-man博士说:“我碰到过很多中国学者,我也有过好几个来自中国的研究生,我感到他们很勤奋,有很扎实的知识基础,相当不错。要说不够,那就是少了一些idea”。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也是如此,在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显得明显不足。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高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地点是实验室。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典型的操作过程与机理,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仪器的使用等技能训练,但这种模式很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实践课程应增加“设计性实验”,即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去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7]

下一篇:加拿大留学热门四大就业方向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加拿大留学设计类专业就业方向详细解读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