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就业动态

就业动态

关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分析

分类: 就业动态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12-21

阅读 :483

  自1999 年, 我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开始,大学毕业生人数便开始逐年上升,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也已经成为了政府以及社会所关心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许多高校也都开设了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的一系列课程,以期为帮助大学生科学择业以及更好地就业提供帮助。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都是以毕业班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的,都是以教师课堂授课的形式为主,希望能够通过几十课时的教学来解答学生的择业、就业疑惑。但是实践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的形式之下,探索出一种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就业便显得至关重视,本文便以此来进行分析探讨。

  1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立,最主要的目的便在于教育并且引导大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认真分析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要能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择业观念,在找工作之前,对自己进行一个客观准确的评价,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本来完善自身的求职基础技能,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是笔者通过实践调查并且在翻阅前人的调查结果发现,许多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上,仍然在认识上以及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1 功利性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功利性导向的问题,他们往往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想通过这几十课时的教学解决学生就业的所有问题。这种快餐式的教学模式,没有意识到大学生的职业准备它应该是一个渐进式的且漫长的过程,而只在临近毕业的时候来进行这种功利性的就业指导,学生此时面对已经明确的就业需要,通常也只能根据自身条件在少数几种职业当中来进行选择,有些甚至如无头苍蝇一般,无所适从。

  1.2 技巧性趋向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制订存在着过于重视择业技巧性的选择。在课程内容当中,有关职业判断能力、择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培养的课时较少。其教学目的主要便在于教会学生快速获取就业信息,掌握一些面试技巧,并且学会自我推销等方面。虽然这些技巧对于学生择业、就业来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没有触及到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与设计,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1.3 边缘性倾向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通常都是依靠行政推动,许多高校都没有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到教学计划当中去。并且在课程的开设还存在着教材陈旧、高水平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学科属性还不明确,其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同时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2 树立起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新理念

  2.1 将就业指导教育与成人成才教育相结合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基本目标便是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以及就业观。择业观与就业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大学生的成人成才观有着紧密的关联。对学生进行成人成才观的教育能够为学生正确就业观以及择业观的树立提供一个更深层次的理性支撑,而开展就业观与择业观教育则能够让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更加具体化并且实践化。高校应该在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将这些就业观以及择业观的教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去,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校园文化活动当中去,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而在毕业阶段,则应该对毕业生进行一个集中强化的就业指导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代紧迫感以及成人成才意识。此时同时,还需向学生灌输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的就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起大众化的就业观,摒弃不切实际的精英择业观。呼吁学生能够走到基层去,根据自身条件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2.2 将就业指导教育与创新创造教育相互融合

  当前,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对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使得高校开始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而为了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在其教学内容上,就应该在其公共课程、在其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将创新创造教育融入其中,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也不例外。在就业指导教育当中,校方应努力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动力,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的重视力度,鼓励并且帮助学生参加一些创业设计大赛,努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将就业指导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众所周知,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个体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当中也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首先,应该要成立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工作;其次,校方应该重视对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使得心理咨询中心能够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再次,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心理健康档案,从而形成一个心理咨询中心与院系相互作用、共同支持的心理教育系统,从而能够多方位地、多角度地服务于学生。针对毕业班学生,可制定出一个职业意向测试表、综合能力测试表等,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表格来进行自我测试,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选择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将自身的特长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3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也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努力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使其能够从容地去择业、就业,不迷茫。

  3.1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制订上要具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大一新生,教学内容的制订便主要是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思想,让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能有个基本的认知。其次,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则需重视对其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讲授些关于就业制度、就业环境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基本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开始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再次,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则需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定向指导,着重讲授一些求职择业的知识能力准备以及心理准备,正确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最后,针对大四毕业生来讲,则需要依据这一择业期的特点与学生的困惑,重点进行择业指导以及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讲授一些求职技巧以及就业权益保护等内容。就业指导课程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并且要相互融合、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

  3.2 在制定内容的制订上还需突出重点

  总的来讲,在教育内容的制订上应该突出以下三点:第一,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从而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要将眼光放远,具有完整的职业规划。第二,传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求职择业技能,以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第三,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意识,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3 应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在教学组织上增强实效性

  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增强教学组织的实效性。要将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择业就业技能训练当中,可根据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不同训练目的设计出不同的主题培训形式。例如通过模拟招聘模拟自荐等活动,让学生能够了解并且熟悉一些面试程序与技巧。针对低年级学生,他们还没有真正开始实习,也可以安排他们先到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让学生能够对当前的就业形式,对企业的选人标准有个大概的了解。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模式的制定,必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基础,因而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也必须要根据课程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下一篇:关于美国会计专业的就业方向解读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专家点评环境工程就业分析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