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有效开发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丰富的资源、民族资源,使得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倍受世人关注。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省、州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旅游与体育和民族体育的融合,展现了文山旅游业独特而充满潜力的发展前景。充分挖掘全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形成包含有少数民族体育元素的旅游特色,不断丰富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本论文在调查研究、资料查询、随机调查、专家访谈等基础上,梳理文山州10个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针对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提升推广不够、资源开发不充分、认识不够到位、宏观指导不系统、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了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和可行性,以及在开发中应坚持的民族性、体育活动特征、与旅游业融合、保护性开发、坚持大众参与的原则等5条基本原则。在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后,提出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1.成立协调领导机构;2.透彻摸清家底;3.统筹规划开发。主要工作有:1.加强宣传工作形成舆论氛围;2.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品牌;3.改善基础条件提供便利服务;4.发挥区位优势形成民族体育旅游区;5.着眼长久发展培养民族体育旅游人才。开发模式设想为:1.民族文化生态村模式;2.专项体育竞赛模式;3.节庆曰活动开发模式;4.传承人沿袭开发模式;5.政府引导开发模式。
关键词: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1绪论
2011年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全省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两强一堡”战略。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文山州委、州政府对全省和全州旅游、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结合《云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5)》的部署,特别是对文山州体育旅游项目的布局安排,进一步对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作出定位,对资源进行梳理、对思路加以厘清、对开发探索研究十分必要。
1.1背景分析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发展趋势表明,人们更愿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地域、民族、文化的旅游项目。体育旅游特别是带异域文化风情的民族体育旅游成为众多旅游者的至爱。
在国内,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转变,旅游和体育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健康运动、体验极限、陶冶情操、交朋会友、探寻自然、了解民俗的重要方式,旅游与体育的融合己经难分彼此,丰富发展完善旅游项目,拓展体育事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培育体育旅游联合发展的新产业已是体育事业和旅游事业发展的趋势。据《云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5)》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702.54亿元,接待体育旅游者312.93万人次,人均体育旅游消费1195.63元,体育旅游收入38.5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2.3%,年均增长率28.3%.因而,大力并坚持培育、扶持体育旅游产业壮大发展,必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更主要的是能满足广大群众对充满现代时尚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对地方群众的增收致富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省内,各州市依托秀美的自然资源、丰富的民族节庆活动、多彩的民族民风,形成各地独特的旅游品牌,民族体育运动方式与旅游业的结合,使旅游更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魅力。
1.2政策支持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将旅游和体育作为强国的战略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旅游和体育发展的政策。《体育法》、《旅游法》明确提出: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强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医疗健康旅游,以大型国际会展、重要文化活动、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适应城镇化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等体育服务,规范提升体育用品,积极推进体育事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发展,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等相关业态发展。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为体育与旅游的结合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是《云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5))〉的制定,从宏观角度全面规划了未来云南立足旅游资源、民族资源、体育资源、自然资源打造新的体育与旅游相结合的新的产业形态,欲努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镇化建设、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各类资源高度结合,为全省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民族团结作出新的贡献。规划微观突出体育与旅游结合的具体项目布局,突出地理位置、地域特点、民族特征、旅游特色、体育特质。宏观的指导和微观的部署对文山州旅游和体育提供了宽广的空间,特别是对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和转变为现实经济使用价值,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
1.3目的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于1958年4月1日成立,位于云南东南部,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和富宁8个县(2010年文山县撤县设市)。其中,麻栗坡、马关、富宁3个县15个乡镇249个村寨及一个国营农场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有汉、壮、苗、葬、回、傣、布依、蒙、乞傻11个民族,总人口数35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57.6%.
文山哺育了国家领导人楚图南、狂飙诗人柯仲平、文学家方友石。造就了被文山儿女引以自豪并闻名全国的“老山精神”、“西畴精神”.
文山各民族多为小分散大杂居,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方特点。在千百年民族漫长成长中形成了独具特色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其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元素,成为具有发展前景的体育旅游资源。通过对文山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为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文山州进一步研究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提出思考。
1.4意义
论文写作目的在于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文山实际,为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决策文山体育旅游发展提出依据,积极推进体育与旅游的结合,挖掘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为政府增收群众致富提供帮助;为有效、合理、持续利用资源开发资源提供参考;从理论上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研究做努力;从实践上探索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在民族地区旅游事业发展中的路径。
1.5研究路径方法
1.5.1实地调查和专家走访。
在文山境内主要民族居住区进行实地调查。赴广南、富宁县主要调查壮族、瑶族体育及琐美旅游景区开发,现山、丘北县主要了解彝族、回族和普者黑旅游幵发,麻栗坡县了解讫俺族和老山红色旅游情况,马关县了解苗族文化和体育活动形式等。同时,走访文山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拜访文山州体育局、旅游局、民宗局、州民委有关同志,从宏观上掌握文山体育和旅游发展的政策及可借鉴用于论文写作的主要研究成果。
1.5.2文献查询和理论分析。
在“中国期刊网(CNK)”,“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及网络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在文山学院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资料等。在查询收集资料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走访等,进行分析,逐步形成研究观点。
2基本概念及研究综述
用“百度”搜索得知“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规划通则》也对旅游资源给出了界定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而“体育旅游资源是指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进行体育旅游活动,为体育旅游产业的经营活动所利用,且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在国外,体育资源还包括有交通状况、服务水平、品牌影响等条件。
因而,体育旅游资源从属手旅游资源的范畴,是旅游资源重要的资源形式,其运动的特点区别于旅游的其它资源。
2.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一个领域,着重点在于研究各民族千百年来在生产实践和生活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征的体育活动,这种体育活动以某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呈现给世人。体现了这个项目所代表的这个民族的历史、民族信仰、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特点等,反映出各具形态的民族特质。这个项目形式以独有的民族性或逐渐被世人所接受并推广扩散,成为许许多多民族共同喜爱的体育运动形式,或是因各种因素湮灭在这个民族漫长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2.2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
笔者认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是基于少数民族基本点,具有显着的少数民族特征,又有体育运动的属性,体现着独特的民族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区位资源、运动项目资源等优势,具有开发性的一种资源形式。这种资源具有唯一性,是旅游资源中重要的资源内容,是丰富旅游业扩展空间的资源,也是旅游体育结合的重要契合点。本文所论述的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包括居住在文山全境内的各民族,重点是10个少数民族。
2.3研究综述
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促进、交叉渗透互补共进的一个新领域,立足于体育资源,吸引人们在旅游中通过体育活动的参与感受一种新的体育旅游方式,在体育中旅游,在旅游中体育。随着改革开放的升化,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强,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不断受到政府部门、旅游和体育经营者的充分认识,体育旅游作为一种产品也倍受消费者喜爱,体育旅游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迅速发展,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逐渐形成实践运行理论指导、实践与理论同步前进的态势。
2.3.1国外研究简述
1966年安东尼先生发表在英国《自然休闲研究中心》的《体育与旅游》被认为是最早研究体育与旅游的论文,是一个里程碑。1982年格里普蒂斯关于5个欧洲国家的体育旅游研究被认为是体育旅游研究发展的形成。据不完全了解,目前体育旅游已成为各国旅游业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求新、求变、求刺激和冒险成为时尚,人们在观光自然风景之时,更想参与具有异国、异地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活动,在传统旅游业备受冲击的时候,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收益增长点。许多国家己从理论的研究深入到具体的实践中,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策划,按季节推出特色旅游路线,针对不同人群推出特色旅游项目,利用重大赛事、特色赛事吸引游客推进旅游业发展等。
2.3.2国内研究简述
我国体育旅游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形式是基于旅游过程中的体育表演,少有一些互动参与。随后各地根据自己特有的资源条件拓宽了体育在旅游中的内容和形式。如北方的冰雪项目,利用沙漠、草原等资源开展的项目。南方则依托自然山水和人文资源幵展龙舟、攀岩、漂流和与民族节庆日相关的体育项目。
我国体育旅游研究起步相对晚,基本局限于概念的理解,包括有体育旅游的特征、分类等。目前,各省均有对本地区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体育资源、民族资源、人文资源等现状而进行的研究。逐渐形成根据现状、立于当前、整理资源、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呈现出对资源状况的充分认识,对发挥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探寻,应该说为进一步促进旅游与体育的结合,形成优势互补起到了积极作用。从检索、查询等方法得到针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与开发研究的文献资料和着述主要观点为:
(1)文化角度分析。“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看,少数民族体育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种内涵丰富、运动形态多姿多彩、产业开发价值深厚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2)以点带面研究。安斗所着《昭通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昭通市少数民族体育资源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概念、开发、分类及开发利用对策。2曲靖师范学院冯强、肖渊所撰写的《民族生态体育旅游的开发策略以师宗县五龙乡散居壮族为例》等均属于以点带面的研究。
(3)整体研究少数民族体育。赵学森所撰写的文章《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情况,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现状,从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背景,对少数民族体育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感想。强调“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薪新领域”.
(4)区域研究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广西师范大学杨永亮所撰写的《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市场经营模式研究》一文,对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初步归纳出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经营和投资的一般模式。黄建芬在《丽江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一文则针对丽江体育旅游现状,以保证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从体育旅游的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个角度,把丽江建设成为滇西北旅游、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的中心和示范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这些着述选取不同的侧重点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所提观点、理论,有许多有益于本论文撰写并可借鉴拓展思考问题的方式。
此外,在当前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幵发与利用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认识不到位。即把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视为运动形式而非“资源”进行保护性挖掘开发利用。其二,缺乏发展思路方面的研究。即在对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如何与旅游业同步发展,并作为丰富旅游业内涵方面缺乏相应的研究。
其三,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独有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所蕴含的旅游资源价值调研、整理不充分。其四,缺乏专门从事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研究并深层次思考综合开发利用的人才。其中,对少数民族体育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整理,特别是作为一种“资源形式”更为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成为地方财政的支撑,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的有效手段研究和文献尤为缺乏。
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及分类分析
文山州共有壮、苗、瑶、舞、回、傣、布依、蒙古、白、讫佬10个少数民族,居住于文山州境内8个县(市),形成小分散大杂居的形态,各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发扬并延续着本民族优秀的传统、习俗、礼仪、节庆形式,又积极吸收、借鉴融合其他民族各具特色、特点、特征的文化,体育、文艺、节庆形式,有着鲜明的传承与创新、持续与借鉴,因地制宜又丰富发展的独具地域的特质。
3.1资源分布情况统计
通过资料查询,实地走访,专家访问等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在文山州内,壮族所拥有体育运动项目最多,苗族次之,传承具有本民族特点又融合了其他民族或是地域特色的但运动形式较少的是布依族、讫佳族和蒙古族以及傣族、白族等,这些在文山的非主体民族具有运动形式与所在的人口集中居住地的本民族相比项目形式少,但具有地域化的特点。
3.2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分布特点
文山各民族因其历史形成和居住地的特点,包括与其他民族的交叉居住形成自己的特点。
3.2.1相对集中
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和民族群众居住地相一致,体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如壮族主要集中在广南县和富宁县,世代居住的壮族传承和沿袭了千百年的强身健体的运动习惯,并一直传习着。苗族主要居住在马关县,其余部分人口散居于砚山、丘北,而人口较少的白族、布依族、乞佳族小聚居于麻栗坡县,布依族居住于文山市等。无论是相对集中还是小聚居的各民族都充分发挥本民族的传统体育的特色,并与其他民族相互借鉴、学习、结合本民族所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居住地域的地理环境以及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宗教习俗等不断丰富着本民族的运动形式。
3.2.2交叉共享的运动形式
在文山州居住的各族,因为经年累月的交叉居住、共同生活、共同生产,在语言、服饰乃至生活方式上都有许多相同之处,表现在运动形式上也趋于共同的特征。如,射弩、秋千、打陀螺、武术、摔跤、斗牛等等。
无论是什么民族在其特有的节庆活动都能看到本民族特征的体育活动,如壮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花山节”(探花山活动),除了自己独有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外,各民族群众都会欢聚一堂开展摔跤、斗牛等大家喜闻乐见又能积极参与的体育活动。
3.3.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特点
在实地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查询过程中,我们能深深感触文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蕴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感触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式,感触到与宗教、习俗、节庆、生产活动密不可分的运动形式。其中所具有深厚潜质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3.3.1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居住在文山境内的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各类体育活动是他们在千百年生产实践、生活习俗、节庆纪念、宗教祭祀等方面的表现形式,具有本民族特点又结合其他民族运动形式的体育活动,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生活习惯、民俗活动、宗教信仰的历史沉淀。在文山居住的壮族人口总数超过一百万,主要居住于广南和富宁,在广南神秘消失的句町故国给后人留下无穷的退想,富宁壮族的坡芽歌书在传唱优美爱情故事的同时也传唱着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想往。流传至今的打铜鼓、武术、射弩、掼牛等是壮家人为了生存尚武求生的表现。而秋千、抛绣球、打手毽、打陀螺等则是劳作之余闲情逸致的体现。蒙古族是迁徙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延续数百年的摔跤运动无论是在哪个县,只要有蒙古族居住的地方,在节庆日,在劳作休闲时都能看到,虽然没有了在草原上轰轰烈烈人头攒动的宏大场面,但刚烈勇猛的形象依然体现着北方民族特有的彪悍。
3.3.2宗教祭祀突出
在文山居住的各民族大多信仰原始宗教,在传统的宗教仪式和祭祀过程中,所表现的体育活动形式体现了各民族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丘北县境内居住的葬族除了传统的“火把节”以外,每年农历2月初还要举行盛大的“花脸节”,在欢唱快乐之前,一定要杀猪宰牛敬奉祖先和神灵,其后用锅灰相互抹黑对方的脸,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这一独具特色的形式在别的彝族聚居地极少能见。目前,按传统的年龄辈分抹黑对方的习俗己演变成用黑色香粉互抹自己心仪的人,成为普者黑旅游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项目。苗族的戸签系列活动蕴含有敬神、祭祀、表演、欢乐、展示等多种功能。这些活动难于区分其主要是“为什么”,但其中的功能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领悟、去挖掘、去发现,去将这些内容丰富的活动形式转变成更有价值的现实。
3.3.3地域特征显着
文山州特有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和千百年来各民族世居的不同分布,形成民族各有不同相对的居住地,并决定了生产生活方式大相径庭,表现在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上也完全不可模仿。有的民族依山傍水,独有的水域资源让他们荡漆湖间,赛龙舟便成为广南垠美壮族和丘北普者黑舞族特有的水上运动。苗族武术、爬坡杆,蒙古族摔咬、赛马等体育项目都是根据居住条件而传承沿袭逐渐形成特色。因而,不同地域的民族体育运动形式极具独有性和吸引性,也具有开发的巨大价值。
3.4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分类
文山州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形式多样,但都有其特殊功能。具体表现为:
3.4.1休闲型
休闲型运动主要体现为参与随意没有激烈竞争,有的项目规划约定俗成,也有的是由参与者相互约定。如各民族喜闻乐见的打磨秋、打鸡毛毽、打陀螺。壮族旳采高晓,苗族的滚声室,舞族的弦舞,瑶族、布依族的抛花包,傣族的堆沙、丢包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体育活动且老少皆宜。此类活动多见于居住地交通不方便,生活方式简单的民族聚居地。
3.4.2竞技型
竞技型类体育活动带有显着的军事色彩,从起源来说应该追溯到远古各民族为了生存或是争取保卫本民族利益,在长期的与外部力量斗争中形成的传统军事行为,随着战争的减少,许多军事行为转变为强身健体、技艺比拼、技能展示的体育活动,常见的有射弯、飞镖、吹枪、武术、赛马等。
3.4.3民俗型
民俗型体育活动形式是各民族特有的民俗民风的体现,也是本民族同胞喜闻乐见参与较多的活动形式,是日常生产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斗鸟、斗鸡、打扁担、丢包、打火把等。这些带有显着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是外来游客最喜爱参与,从中也最能体验民族风情的少数民族体育活动。
3.4.4观赏型
许多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带有很强的技能技巧,有的是个人表演有的是对抗,也有是集体的展示。如苗族的倒爬花杆(个人),壮族的打铜鼓、跳卢笛(集体),蒙古族的摔跤、赛马(对抗)等。观赏型活动作为吸引旅游者有着独特魅力,能集中展示本民族优秀的技能和蕴藏的文化底蕴,具有该民族突出的代表意义。
3.4.5体验型
在文山各民族体育活动中都有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形式较为简单易学,有乐趣有特色。在丘北普者黑湖边,大家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在彝族弦子音乐的伴奏下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前面有带舞的舞者,中间有示范并带着你的彝族美丽少女,大家围绕篝火的欢快情意在整齐的脚步声中延续。壮族的打扁担,瑶族的抛花包,彝族的舞狮等都具有很强的体验与参与性。
以上的5个分类具有代表性,但在文山的众多体育活动中,有的活动形式大致一样,有的则具有本民族的典型代表。如射弩在壮族、苗族、瑶族中均有表现。
而倒爬花杆、弦子舞、赛马则是苗族、彝族、蒙古族的代表形式,而有的项目具有以上的某个功能也有多个功能,关键是在什么地方展示?为什么展示?其结果决定了或是观赏或是参与也或是竞技。如丘北彝族的“花脸节”,原是当地彝族具有祈福求安、互相祝福的民族节日。但随着普者黑旅游业的发展,这一彝族的节庆活动先是带有表演性后来有了参与体验功能,而现在则是名传退迎的民族节庆活动。每年的节日许多人慕名而来,人们嬉戏追逐欢歌笑语,“抹花脸”成了“花脸节”的重要活动内容,也成了普者黑旅游响亮的宣传语,“抹花脸”的民族活动为普者黑宣传功不可没,其创造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超越了“花脸节”办节的初衷。
4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高地”建设步伐的加快,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已成共识,景区景点建设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交通条件的大幅度改善,文山州各县、乡(镇)积极发展旅游业,在州有关部门指导下各民族体育运动也蓬勃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挖掘得到重视,但也有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
4.1提升推广不够
2013年召开的全州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设有竞技比赛项目8个,分别是射弯、吹枪、高脚竞速、板鞋、武术、摔政、打陀螺、职球,并有不同的体育与文艺难以区分的表演项目。在8个竞技比赛项目中仅有打陀螺具有文山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特征,其余均为设定的比赛项目。但文山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许多大家所喜爱的体育项目却未能做系统性的升华,未能做积极的推广,许多项目仅限于区域内自娱自乐。因而,要有超前的意识和勇于拼搏的气势,整理普及1-2项少数民族体育活动项目争取成为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的竞赛项目。如,织球就是北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因其运动形式简单,场地要求不复杂,容易学习便于推广,因而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下一篇:民营上市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