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应届生 >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互联网+时代工业自动化发展趋势展望

分类: 毕业论文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7-22

阅读 :518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走过高速发展的阶段,人口红利给中国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小,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是向着精细化、智能化的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向发展。未来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商业模式、工业基础、质量体系重建等重大变革。《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势在必行,中国制造业的“互联网+时代”正在来临。

  关键词:互联网+;工业自动化

  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提出了“工业4.0”概念。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5月出台,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定智能制造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管理标准体系。强化应用牵引,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协同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创新与产业化。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强智能制造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健全综合保障体系。”就此开启了中国的产业革命升级的大幕。

  一、“互联网+时代”工业制造领域思维方式的转变

  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经历由信息时代向数据时代的转变。在工业生产领域,数据的收集已经变得简单和可行,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分析与处理大数据变得高速与高效。大数据革命、云计算、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对企业进行智能化、工业化相结合的改进升级,是中国企业更好的提升和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工业大数据是工业自动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自动化的必要条件与基础。

  数据化时代将会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企业经营者会重新思考如何重新组织生产活动,重新定位各自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互联网时代将改变企业的自主自足的生产模式,产业分工更加细化,传统的行业、产业界线变得模糊,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未来的产业链中,制造业企业可能不再独自从事设计与研发、不再单独从事营销与服务环节,取而代之的是从客户需求到技术方案、原材料供应、生产、物流等全部环节均通过网络联接在一起,由不同的企业分别完成各自承担的环节,信息与数据会沿着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反馈到客户的终端,客户虽然从未按触到产品,但整个生产的过程全部在客户的控制之内。

  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将更加网络化、小型化、低成本化,必将会促进工业自动化产业的发展。

  二、互联网+工业自动化的关键点

  1.重构商业模式

  互联网具有工具属性,市场中所有的参与者均可以利用这个工具。互联网使得信息在市场主体间快速传递,正在消除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市场浪费。消费者由需求满足者向价值创造者转变,顾客借助网络可以掌握选择的主动权。企业必须贯彻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价值理念,以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实现为出发点,以此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

  从商业领域的互联网发展经验来看,制造业企业未来的商业模式重构的重点仍然是以压缩产品提供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目标,减少中间环节。首先是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其次是组织最有效率的生产与服务的供应,组织最有效率的物流以及售后增值服务。

  企业在商业模式重构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到创新的概念性的工具,从一个封闭的完整的产业链的生产经营者,向具有开放性的、专业化分工的产业整合者转变。利用综合电子商务平台、O2O终端等,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或服务,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利用众包平台,将资金融通、产品设计、生产企业、渠道与物流等多方的资源,建立新的供应链合作模式;利用云制造、工业互联网,通过提升价值链高端环节并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实现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的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模式,以较低成本实现企业间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制造等生产活动和制造资源的组织衔接与互动协同。

  2.建设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工业互联网的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基础。智能工厂里,所有工具机台和机器人均为智能机器,意即,机器与机器之间能透过通讯架构彼此沟通,并透过机器专用应用平台串联机台,成为虚实合一制造系统。而机器运转中产生的大数据皆上传至安全云端网络,由分析引擎找出关键资讯,进行预兆通知、事前维护等。此外,不同厂房之间也具备沟通协调能力。机器与机器间可进行独立交换信息、触发行动与相互控制,不但大幅改善制造过程、材料用生产过程、工业用工程,也让供应链与生命周期管理更加有效率。

  智能工厂具体的特征包括:建设稳定、开放的网络化的控制系统,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及标准化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可靠的、兼容的无线通讯系统,使控制中心与设备之间、生产设备之间、产品之间形成具有信息交流,以达到自动化的无人作业系统;通过微处理器、图像识别与融合、人工智慧技术等,赋予仪器、仪表、传感器等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具备超高的智能化等。

  3.软件及零件的标准化建设

  为了适应大规模的社会再分工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还需要建立统一标准的零件、标准化的通信协议。具有统一规格、质量的标准化零部件更具有兼容性,使得设计更有依据,生产、制造、维修成本更低;统一的通信协议使不同的设备之间有着共同的交流的语言,意味着工业控制系统具有更加良好的可操作性。

  三、我国实现互联网+工业自动化有待突破的瓶颈

  1.工业基础制约了工业自动化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存在着较为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的生产,高端伺服电机等方面,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严重不足,抑制了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个别产业甚至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的工业机械化生产,对我国整体工业自动化发展的进程发展不利,故国家应在工业基础建设方面发挥政府引导的功能,以国家资本投入带动相关产业快速突破,为我国全面工业自动化发展夯实基础。

  2.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建设缺失

  互联网+工业自动化是一次工业革命,首先要有意识地进行生态系统的建设。国家已经在网络环境、创业环境、金融创新等方面做出较多改革措施,从多角度为工业互联网建设的生态系统打造基础。未来还需从推动标准化建设到智慧工厂生态区试点建设等方面,不断推出具有产业整合效应的,线上线下综合发展的产业整合平台,吸引企业自主加入到整个系统的运转中来,为企业商业模式发展提供引导作用。

  3.互联网安全保障需不断加强

  在大数据时代,所有的信息全部进入互联网、进入云端,尤其是涉及到工业机密的相关数据、基础设施运行数据、金融数据的安全保障工作,就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一个个人的问题,互联网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层面。国家应从多角度尽快出台有关互联网安全的相关国家战略指导意见,并加强互联网安全的法制建设。同时应以国家队为核心带动各方技术力量和资本力量,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技术投入,确保在互联网安全防御战中筑起坚固的技术长城。

  4.加强人才培养

  工业互联网在全球都是一个新的课题,经济、金融及各专业学科都需要专门针对“互联+”进行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与改造,国家应在这方面投入专门资金在重点院校中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适应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管理及技术人才。

  “互联网+”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互联网+工业自动化”将会以星火燎原之势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包括现在已经存在的电子商务模式。智慧工厂为主导的电子商务模式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宋铁和.互联网技术给工业自动化带来的启示及创新机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04).

  [2]廖育梅.面向工业自动化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12).

下一篇: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支持探微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浅谈基于前景理论的商业地产投资决策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