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应届生 >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中双轨制的利弊分析

分类: 毕业论文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7-22

阅读 :519

  摘 要:双轨制虽然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必然选择,推动了经济改革进程及市场化形成,但是双轨制本身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弊端,而随着双轨制向不同领域的渗透,研究双轨制对经济的影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特征──经济双轨制产生的背景,及中国双轨制经济的不同层面,着重研究我国的双轨制存在的促进作用及其弊端。

  关键词:经济体制;双轨制;价格改革

  随着社会状态逐步恢复到和平时期,计划经济的弊端则渐渐凸显出来。这种比较单一僵化的由政府计划确定生产的经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了从政府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正如樊纲所述,中国市场体系发育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双轨过渡, 即先在旧体制的外围发展新体制,这种渐进式改革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减少了改革的震荡或避免出现任何震荡。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政府从资源配置的计划者转变为市场合格的监管者,从而使得经济体制退出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状态。目前,双轨制已经构成工具意义上的积极手段与价值意义上的消极状态的困局,双轨制产生于经济改革,还需要来通过深化经济改革从而反过来破解这一困局。

  一、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双轨制

  经济体制改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激进式改革,这种改革从经济问题改革的核心出发,对经济体制进行一次彻底性的改革;一种是渐进式改革,它是由表及里的、渐进性的变化,从经济行为制度到运行制度,从而再到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国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实际经济情况,选择了渐进式的改革进程。双轨制则是中国渐进式经济改革的一个基本路径特征,它表现为在经济中政府计划和市场经济同时存在的经济运行制度。

  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双轨制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从企业生产角度来讲,首先政府向企业下达计划任务,包括确定企业的生产任务以及目标,企业只有生产超过计划任务的产品才能进入市场交易。第二层面就是价格角度,政府计划内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照国家规定价格购买,计划内产品在销售时按照国家价格交易;超过计划内的生产或者产品,其生产要素价格或者产品销售价格均由企业自行确定价格,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买卖。价格的双轨是建立在企业生产双轨的基础之上,并且价格双轨制是改革中双轨制的核心。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斯蒂克利茨认为我国价格双轨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中国人找到的天才解决办法。

  二、双轨制的利弊分析

  价格双轨制是中国改革最为重要的制度创新之一。双轨制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它克服了改革启动成本约束,为改革提供了大量资本,撬动了中国的经济体制,并促进了经济过渡时期的增长从而为推动改革提供了保障;但是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以及状态,它在理论及实践上存在缺陷。

  我国的双轨制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合理必然的选择。双轨制改革是一种全面性的经济改革,政府通过一种结构性的安排不仅在既定水平上保存计划价格和产量,并且对超过计划内的产品实行自由化改革,这样保留了传统计划经济下既得利益者利益以确保不会阻碍改革,而且在市场上创造出新的更大的利益促进改革的推进;而且,通过计划的强制执行,降低了市场化失灵防止了国家经济的崩溃对于市场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双轨制初步培育了市场主体。主要表现为原有的国有企业开始有了自身利益,并且在80年代中期民营企业也开始生成。其次,推动了中国市场体系的生产。第一阶段是消费品市场的生成,第二阶段是生产资料市场的生成。第三阶段则是要素市场的生成,包括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权市场。最后,开始形成中国的市场机制。

  双轨制虽然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必然选择,推动了经济改革进程及市场化形成,但是双轨制本身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弊端。首先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批民营企业家中“倒爷”出现,利用双轨制的缺陷,形成一部分原始积累。在上世纪80年代没有那么多的民营企业,计划内的物资大量地被一些投机者向计划外倒卖,把低价格的东西搞成高价格向市场出售,逐步瓦解了计划经济体制。然后是能以平价取得物资供应的企业与从市场购买物资的企业,在竞争上是不平等的,会使某些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滋生腐败,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损害。最后,价格双轨制市场价格偏高,计划轨价格偏低,两者都较大地背离了价值。政府必须创造一个制度平台让价格回归价值,解决价格畸形问题。而当时中国财政根本无法补贴各方面的损失,所以采取了价格闯关,大量地发行货币,导致当时中国的物价快速上升。而由于价格上涨幅度过快,当时的银行出现了很强的挤兑风潮,更导致了后来出现的市场抢购风潮。

  三、结论

  中国改革中的双轨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不仅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初期的原始资本问题,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推动了市场体制的形成;但是虽然双轨制为中国经济付出了很多,但是也存在很大的弊端,这种体制所蕴含的生产力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反而可能会阻碍经济秩序有序进行。经济改革触生了双轨制,还需以深化经济改革反过来破解这一困局。随着双轨制从价格领域向其他领域泛化的进程,如何看待双轨制在各个领域内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发挥双轨制在其他领域的推动力动力,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宇春,景维民.价格“双轨制”的遗产与理论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10(11).

  [2]李念其.价格双轨制的历史功过及其演变方向[J].广州大学学报,1989(2).

  [3]胡海龙,宋剑奇.我国经济转轨中的“双轨制”特征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15(5).

下一篇:艺术品投资中的艺术品与具有文化属性的物质消费品的价值分析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从契约自由原则解读酒水自带问题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