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职场词典网 , 一个优秀的职场知识学习网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应届生 >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议沾化福寿长拳的生存现状

分类: 毕业论文 职场词典 编辑 : 职场知识 发布 : 07-22

阅读 :514

  福寿长拳是流传于沾化的一个民间武术拳种,在民国及解放初期,几乎是每个青年男子都学、都练、都会的一个普及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到了八十年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福寿长拳练习者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福寿长拳的传承者日渐稀少,沾化县的尚武之风趋于平淡。

  一、福寿长拳的历史文化背景

  (1)拳名的由来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自北宋立县起就有很多民间武术在此地流传,福寿长拳以务实的技法,独特的风格受到人民的喜爱,流传甚广。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各类拳的命名方法众多,有的以动物的名称命名,有的以数字命名,福寿长拳是一个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地域拳种,是中国武术中的优秀拳种,其风格介于“少林”和“武当”之间,拳理和风格别具特色。福寿长拳招式含蓄,技击性强,朴实无华的套路易学易练,练习精熟,能解其内涵者,即能获得较高的技击能力。此拳内外兼修,既可内练精气神,又可外练筋骨皮,故练习此拳者多能延年益寿。自古道“长寿即是福”,拳名故谓“福寿长拳”。

  (2)福寿长拳的技术体系

  周伟良认为,“从名与象的角度分析,一个完整的拳种应该具备两个特征,一是拳种名称,二是相对稳定的动作术语结构。”福寿长拳包括套路和功法练习,其中套路分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拳术套路包括:难攻靠(架子)、十二路弹腿、散手、六保宗等;器械有滚膛刀、夜战刀、十二刀扣、钓鱼鞭(杆子鞭)、春秋刀、虎头双钩等等。功法练习有腕子(拿法)、点穴、摘挂、蹿房越脊术等。

  (3福寿长拳的拳门习俗

  在福寿长拳的拳门习俗中,礼节也有差别,一般的武术见面是行“抱拳礼”,在福寿长拳的仪式中,在练拳之前要行简化的单腿跪拜礼,如七星式。福寿长拳在拳法的使用上,也有严格的规矩,要求“对家人不使”;“对亲戚不使”;“对朋友不使”;“对庄乡不使”;“对老师的后人不使”;“对老实和弱者不使”等。

  二、福寿长拳生存现状分析

  (1)传承体系

  练习福寿长拳的年轻人相对较少,出现了传承人断层的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承人是决定因素,如果年龄大的拳师一旦离世,福寿长拳的很多技艺就会失传。所以,解决传承主体即传承人的问题,乃是重中之重的大事,构建良好的传承体系,健全保障传承人的体系是一项重要的举措。还应该向更多的人普及福寿长拳的技艺。

  (2)传统思想的阻力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福寿长拳传承的性别差距值得我们深思,女性练习者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地方拳种的传承和发展,她们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在肩负着国家建设重任的同时又肩负着孕育和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而且体质相对较弱。女性练习者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可以开发其潜能,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自身的身体素质,进一步获得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3)福寿长拳的传承方式

  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武术的传承一般是家族传承和师徒相传的方式,福寿长拳也不例外。正因为这样的传承体系才彰显各门派在技艺上的千差万别,形成独特的风格和传统。但是同时师徒之间的关系血缘化倾向导致,形成的各门派互相保密,“概不外传”,使很多民间武术成为“祖传秘方”的封闭状态。福寿长拳的传承方式家传为52%,说明福寿长拳传播的局限性。

  (4)福寿长拳自身存在的问题

  福寿长拳有独特的技术风格和功法理念,但是却缺少理论的教材和系统的科学训练方法,福寿长拳保守的传承思想也使其传播的范围具有局限性,福寿长拳拳师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也影响福寿长拳的传播。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政府部门的缺位

  对于福寿长拳的保护也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相关的政策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对于管理部门来说福寿长拳的“生”与“死”并不重要,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民间武术群体自身很想发展,但是却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宣传。到目前为止,福寿长拳也并没有真正的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没有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对其实施保护。管理部门对福寿长拳──民间武术的认识并不全面,对福寿长拳的发展没有提高到保护国家传统文化的境界,缺乏有力的策略和长远的规划。

  三、结语

  福寿长拳有着独特的拳名,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技击性较强的技术体系,从形成拳种以来,一直扎根于当地村落,在村民中广为流传,其积聚下来的文化沉淀深深影响着当地村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村民通过习练武功来健身、娱乐、自卫;通过参加武术活动来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排泄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心境。但是福寿长拳的发展却日渐衰落。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沾化福寿长拳是实实在在存在并且发挥了一定历史作用的文化实体,福寿长拳从无到有,从局部的发展到慢慢的壮大,再到如今的习练者寥寥,知之者甚少,在一定意义来说凸显出一定的边缘、底层属性。加之福寿长拳不外传,传男不传女的旧思想使之蒙上神秘面纱的同时,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让众多拳种“自生自灭”的态势不要发生在福寿长拳身上。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视角还是福寿长拳自身发展的立场,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出保护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王岗.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1(2):149- 171.

  [3] 郭玉成.传统武术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2).

下一篇:吉林省民间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 【方向键 ( → )下一篇】

上一篇:保障房社区内失独老人社工介入的路径分析 上一篇 【方向键 ( ← )上一篇】